Open solomonxie opened 8 years ago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谢小波的人生大设计 谢小波的人生终极问题 一、我的终极追求是什么? 二、我想要怎样渡过这一生? 三、我有什么样的理想?打算怎样实现理想? 四、怎样才算是成功? 五、什么是幸福? 六、我想要怎样的另一半? 七、我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八、我是否会为了达到目的而成为一个坏人? 谢小波的人生愿望 谢小波的基本演绎法 为了达到金字塔尖,最基本需要什么呢? 怎么才能创业成功呢? 要干这样一番大事业我还缺什么? 要怎样才能有人有钱有知识有时间有精力? 怎样做才能具备创业的条件呢? 怎么才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呢? 怎么才能找到我能长期坚持的领域呢? 为什么我的工作都坚持不久? 究竟怎么才能找到我能长期坚持的领域呢? 进入这些大公司具体有哪些条件呢? 谢小波的客观分析 职业测试 MBTI职业性格分析 霍华德职业倾向分析 职业锚分析 头脑测试 门萨智商测验 比率法智商计算 性格测试 九型人格 心理年龄 PSTR心理抗压能力 标准情商(EQ) 逆商分析(AQ) DISC个性类型 评测结论 头脑 性格 职业 总结 谢小波职业规划 有前途的行业 适合的企业类型 适合的职业 管理咨询 行业介绍 代表企业 行业前景 咨询公司评价 咨询师/分析师 SWOT分析 如何进入顶尖咨询公司 互联网 发展前景 职业筛选 产品经理 其他职业 SWOT分析 金融 分类评价 总评 猎头 介绍 收入情况 总评 其他行业 国际贸易/进出口贸易 物流 建筑/建设/能源 房地产 医疗 论实习的重要性 职业规划的结论 择优 蓝图 实现 谢小波的深造 国内读研 OR 出国留学 国内读研 出国留学 如何留学? 目标国家 目标专业 目标院校 留学资金预算 留学风险 留学蓝图 如果无法留学怎么办? 上策 中策 下策 下下策 后话 附录一:手稿、脑图、模型和插画 附录二:N-Shape Rout Strategy 附录三:计划实现检查表
其实一开始没想搞什么“人生大设计”,真的只是因为闲得蛋疼,公司的事忙完后,憋在家里看了十几天的美日韩剧。人算是彻底的闲下来了,就又勾起了对人生的踌躇迷茫:过去走错的路太多了,我不能老这样啊,于是就想到做个职业测评吧,参考一下。 百度搜了一个评测,旁边又弹出了好几个评测,然后我就想,干嘛不多做几个呢,点几下鼠标而已,还更有保障。几个评测后,又想,这太片面了,何不干脆来个系统化的评测分析呢?因此就做了一套非常系统化的评测,想看看说,在零主观的情况下,我到底是个什么人? 评测做完了,加起来五六十个,就又想,我点了几千次的鼠标做评测是为了什么呢,得有结论吧,结论又是为了什么呢?当然是为了后半生的职业规划啊,所以还得配合职业规划写个结论。职业规划也不能瞎划啊,总得有点依据吧,就想了想,依据应该是两方面,一个是我自己的意愿,还一个是职业的前途。 那我自己的意愿又是哪来的?翻了翻我以前写的《谢小波之人生十问》,内容大概讲得是我对人生几个终极问题的回答,我的意愿可能就是从这些内心深处的梦想引发出来的。可是它们又太宽泛,没法做目标,于是联想到了兰迪波许在他最后一课上做的,从小就把自己的愿望做一个清单,不管是可能还是不可能,就算是想变超人也都先写上。这给了我很大启发,原来那些人生的大梦想是由这些好玩到可笑的愿望引发出来的。我就又把之前写的人生愿望清单找了出来当参考。 到这一步为止还算轻松,之后就开始犯难了,着实费了我不少脑细胞:意愿是有了,职业的前景、行情分析也好做,但怎么能把它们配上对呢?即使配上了对,如果万一说我适合做总统,那又怎么能实现呢? 于是就动手写了好几篇手稿找灵感,还做了思维导图,研究了几个模型,甚至蛇精病似的画了几个小插画,几杯咖啡下肚,终于有点眉目了,看看时间都已经早上六点了,无奈只能把当天的聚会给推了,因为思路实在不能断。 然后就有了之后的“基本演绎法”,其实我一直很喜欢Holmes的推理方法。可以看出来,这个序也是用的这种套路。(快写完的时候,无意间发现全篇的写法其实和著名的麦肯锡MECE准则有点相似) 最后想说的是,我不能指望这个计划会一成不变,毕竟人的处事态度总会遇到巨大的转折。但我姑且当作一次课题练习,尽量让这个计划做到合理、可行。
这本书是希望通过科学、严谨、合理、有效的方式对我这个人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基于分析结论得出一个清晰的人生规划。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采用的分析方式是逆推法,即由结果(目的)往回推导,得出所需达到的必要条件,直至推至当前时间点为止。这样的方式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且更合理。
推导顺序为: 第一,对我人生终极问题的答案。 第二,列举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愿望。 第三,分析达到这些愿望所需要的必备条件。 第四,为了达成这些条件所必须做的工作。 第五,为了做这些工作我目前需要进行的职业规划。 第六,为了职业规划而对头脑、性格和职业而做的分析。 第七,为了将自身和职业匹配而做的分析。 第八,为了成功匹配而需要具备的入行条件。 第九,为了得到这些入行条件现在所要做的准备。
有人说我定的目标太高,很容易失败。我认为,如果要实现人生愿望,这些目标再高也必须要执行,人生只有一次,而我不想含恨而终。 这篇文章讨论的都是为了达成人生愿望的必要条件,失败就意味着无法实现愿望。既然是不得不做的,我就不会因为有失败的可能性就放弃计划。 所以,这里不讨论失败的情况,还是把悲伤留给那个时候吧。
我想要追求名、追求利,我想要做一个改变世界的人,我想要为人类、为地球做出让我自己都惊叹的贡献,我想要证明我的存在不是无足轻重的。最重要的是,我希望不会对离开这个世界感到遗憾,而如果没有达到以上的那些追求,就会成为我的人生遗憾。
我想要轰轰烈烈的渡过这一生,平淡无奇且安静的人生对于我来说算不上活过。我追求一种浪漫的人生,无论是巅峰还是低谷,都视为是组成浪漫人生的必要环节。蔑视一切粗俗的人生观,不被任何固有的观念拘束,我要潇洒的度过这一生。凡是我认为最好的、最想要去做的,我就要去做;凡是我喜欢的,我就要去追求。不怕被阻挡,也不顽固去走那些走不通的路。洋洋洒洒地享受着追求最高理想的路途。奋斗到人生的最后一刻,一旦身体的齿轮难以为继,我将以最潇洒的方式结束自己。 我想光明正大的渡过这一生。我知道在挑战人生巅峰的路途中,避免不了黑暗和阴险,然而我希望自己不要被欲望征服,哪怕有不可避免的一些违反人性的作为,我也不要成为一个认为只有损招才能胜利的人,因为那无论如何都比光明正大的胜利要低一品。无法正面赢得的胜利也是一种无能的胜利。
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人生的理想就是事业的理想。同样是对于现在来说,我的理想是:拥有一个庞大的智囊集团,为各行各业出谋划策。简单说就是为人们提供参谋服务,为市场注入创造力,这是我最有兴趣做的。创新是这个集团的剑尖,各行各业的运作知识是它的剑身,而我握着它的剑柄。这个理想太诱人了,简直让我沉醉。 为了实现它,我必须有自己的初步计划。首先就是让自身强大起来,充实自己的知识,然后筹集必要的筹码,来网罗世界上的精英分子。起步先从商业咨询开始,主攻中小企业。因为给中小企业提供信息优势和创新优势来对抗大企业,是太有趣的事情了。期间不断地研究商业运作系统的创新,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突破,使以小博大成为可能。经过对中小企业的布局,挑战大企业的运作模式。然后推行革命性的大企业构成方式和中小企业生存方式,实现崭新的而和谐的竞争、晋升模式。在自身获得足够的实力后,逐渐拓宽智囊服务的领域,不光对商业提供服务,还针对个人提供智囊服务,解决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问题,提供个人目标的教育养成计划等。 以上就是粗略的实现我的理想的方式。看上去实在是太诱人了,每想到这里都能让我胸中的热血沸腾起来。然而我知道,要实现起来一定充满了荆棘和坎坷,不如意者十有八九。但我仍然选择冲着那个目标前进,哪怕第一步对于现在的我来说都难以跨越。
对我来说,成功就是成为这个社会游戏的赢家。整个人生就是参加了一场游戏,赢多赢少的界定就在于你对于人类社会中各种规则的重定义能力的多少。这不是一场大逃杀游戏,也不是所有人都是你的敌人。这是一个可以多赢的游戏,一个不排斥真善美的游戏。成功的路径多种多样,让它变得美丽或残忍都取决于参与者的选择。而对于那些 “出世者”,我都视为“不参与游戏的人”。他们的成功不是我所界定的在社会中的成功,他们是游戏的“边缘人”。那并不值得鄙视,只是出局者的止步,局限了自己对人类社会进程的作用。而我的成功,是基于为人类社会的推动者身份而存在的,赢得社会游戏的胜利也意味着我可以让社会变得更好。
幸福对于我来说,就是事业上轰轰烈烈的同时家庭平平稳稳,两者达到一种调和、互补的状态。我的幸福不在于事业有多么成功,而在于我仍然能怀抱信念地追逐;也不在于家庭多么完美,而在于它是和谐的、不与事业冲突的。
我理想中的爱人,是不与我的追求想冲突的,是与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相符的。是那种我愿意一生保护她,她也愿意一生支持我的人,就像保尔柯察金那样的。我们之间必须要有爱情,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至于寂寞,也才能破解一切的冲突而不至于破裂。她不需要是社会上的强势者,只要她和我都有各自的追求、有自己的独立性,在追求各自的人生目标中可以携手共进——这才是我的完美另一半。
我想要成为一个强大而对别人有帮助的人,一个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一个可以面对历史先哲仍能自豪的人,一个正直、守信的人,一个不依靠任何身外事物仍能彰显个人能力的人,一个可以名垂青史的伟大的人。
首先要定义坏人这个词。对于我来说,做坏事是指一个人为了达到自身的目的而刻意地去伤害其他人,而坏人就是做坏事超过了一定的量和尺度才能够被称为一个坏人。虽然社会的复杂令好人坏人无从界定,但是以我的见解,坏人这个定义是有时效性的。在某一段特定的时期之内,人是可以被明确的定义为坏人的,而另一个时期就不一定是个坏人——没有人在一个时期内同时是好人和坏人。 对于我来说,内心深处是抵触做任何坏事的。然而却避免不了的会做一些为了达到自己目的而去伤害其他人。生命中无数次发生了这样的事件,而命运都逃脱不了任何一桩或大或小的做坏事的惩罚。无数次的验证终于让我相信了命运,相信了神是珍惜我的——让我迷途知返,不要靠这种低格的行为去获得利益。由此而引发了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对于未来是否会为了达到目的而成为一个坏人,我不能确定,但是我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在阻止我去成为这样的人。以此答为戒,给予自己确定的答案,而望未来迷途之时可因此找到光明。 人的自身实在太微不足道了,以至于面对种种的绝境都会无奈地选择低头。然而保持对神之力量的信仰,却能让你安然地走向绝地而相信上帝能给你的要远比低格行径给的多。 这就是我的答案及其缘由。
愿望就是要具体的才有动力,就像兰迪波许在最后一课中展示的那样。如果我的一辈子没达成的这些愿望的话,一定会抱憾而终、死不瞑目。 那么为了达成这些愿望,必须要具备什么条件呢? 我分析了一下,如果全部达成,那时的我必须已经是人中之龙,属于人类金字塔尖的人物才行。
直白地说就是:
数不清的钱 + 数不清的影响力
钱就是指钱,影响力指的是包括权利、知名度、控制力等一切可以重新定义规则的能力。
那么对于我来说,要获得这两样东西,只有2种方式:
①一本著作 ②一家企业
然而,即使是一本传世名作,获得最多的也只有惊人的影响力而已——纯粹的影响力实在太过飘忽,既可能三分钟热度,也可能死后百年才体现,这是绝不能靠计划出来的;而一家企业,却可以带来钱、经验、见识、影响力以及各种无限的可能,这是人可以明确掌控和灵活使用的。
毫无疑问地,我会优先选择创立一家企业来帮助我达成梦想。
不过,什么时间创业这个问题是很有讲究的,过早过晚都达不成目的,这点我在后面会详细讨论。
所以,创业成功是我安排在实现人生愿望上的最后一个台阶。
先要说明,我要讨论的是能够实现我人生愿望的创业,是能够在我人生的后半段突然崛起的重要契机,所以,小康级别的盈利是不在讨论内的。
而创业成功,则意味着是能够在十年以上长期盈利,且持续增长的前景巨大。
创业成功不是光有个新奇概念或是专利就什么人都能做成了,还差得远呢。创业的成功者都不是“白纸”:他们或是一名已有成就的企业家,通过自己对市场机会的把握和可以筹集的庞大资金来进行运营(这种情况胜算非常高);或是概念和技术足够好的专家,获得了有钱人的资助和懂得经商的人帮助。此外的创业者,鲜有成功。
千万不要被新闻中的创业者所误导! 人们只看到了他们赚钱的那一刻,而没看到他们背后的故事:大家都只知道巴菲特是股神,11岁就开始炒股,但又有几个人知道他出身就是上流社会、读沃顿商学院成绩A+、导师还是华尔街的教父格雷厄姆呢?再者,创业者的路径各不相同,对我来说,他们又有什么参考意义呢?
所以,像我这种没能力又没钱又没有高端人才追随的人,想通过一个想法就成功是绝无可能的。
创业成功案例中,最常胜的模式就是—— 已经成为了某一领域的专家后,凑齐人力、财力、概念和盈利模式后,就在相同或相邻的领域里进行创业。
这也是我认为最适合我的成功模式。
如果从最基础、最入门的创业条件来说的话,最起码也要具备这两个条件:
- ①人力。一般在一个领域工作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会结实很多同业的人才和老板,如果再有意地去结识这些人为创业做准备的话,可以说创业所需的内部员工和外部人脉关系条件就已经具备了。 还是那句话,“大业之本,首在英才”。如果不是自己足够强大、员工足够有才华的话,创业是绝难成功。
- ②财力。创业是离不开启动资金的,因为成立一家公司需要的必要花销太多了。比如:
总而言之,我设计的创业启动资金的底线在40万元以上,即使是一个支点撬动地球的创业项目,启动资金也不能少于这些了,因为必须要保证在前半年不盈利的下能够维持企业生存。
那么也就是说,如果我在单位工作、成为专家的过程中,几年内通过存款就可以达到创业的资金条件。
当然,如果创业的领域生产成本很高,靠工资的存款是不可能的,所以那时就要积极找到天使投资或是合伙人来补充资金。这都是后话了。
以上只是创业的基本条件,实际上,离能够满足我愿望的创业还远远不足。我说过,创业的时机是非常重要的,条件还不具备就去创业,是鲁莽,等自己老了再去创业,是迟缓。也就是说,要想利用创业干一番大事业,就趁自己精力还充沛的时候,具备一系列重要的条件,才能有很大的胜算。
那么,下面就来分析一下需要具备哪些重要的条件。
可以分为外部和内部两方面,下面是这两方面内容的思维导图。
总结起来,可以简单理解为:有人有钱有知识有时间有精力。
我必须不断弥补自己的缺陷,做到这**5**方面才够资格登上金字塔尖。
当然,并不能说必须要等所有这些都具备了才能去创业,条件的凑齐是非常有技巧的。但唯一不能跳过的就是个人提升,否则将会遇到致命性的失败。
我希望自己能谨记:先内而外,这个次序是绝不能颠倒的。
这是我与众多反对者的分歧的主要观点。我坚信,这个方针才是制胜关键,这也是为什么我当初定下来了“隐积厚势”这四个字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的原因。
正如古文《大学》所要表达的核心次序一样,所谓:
“格其物 致其知 诚其意 正其心 修其身 齐其家 治其国 平天下”
要创业,就必须要找到合适的人才,否则只能成为一只孤独的跳蚤到处骚动。
正所谓:“大业之本,首在英才”。
有钱、有技能、有经验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人才到位的话,那些都是可以一并获得的。能否找到这些人为并让他们你卖力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这些人包括:①有智者帮你出谋划策 ②有人才帮你赚钱 ③有关系帮你疏通打理 ④有朋友支持鼓励你。
只需要非常好的识人能力,既要有看人的经验,还要有远见,确定他和自己的方向一致,能够达成合作。所以我必须要锻炼识人的能力,为挑选人才做准备。
那么,在看好了之后,又要如何结实他们,让他们为你卖力呢?
我认为要做到这点,光靠外交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与人结交的核心动机和锁链是自己的“价值”,有的是感情价值,有的是利益价值。我非常反感现在各种鼓吹的“人脉学”,试问,如果你没有相应的能力,别人怎么会跟你结交呢?所以,优先把自己培养得优秀了才是第一位,这样自然而然就有很多人脉主动来找你,根本无需自己去巴结。
在基于自己有能力的前提下,如果必须要主动结实谁的话,就得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如果能准确地判断出每个人的需求,然后去满足他或者许诺他能满足(一定要诚实),这样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得到一个可靠的合作者。
我通过一段时间专门的试验,终于确定了: 即使外交手段不足,甚至连基本的礼仪都没有,只要你对对方的价值足够,一样足以形成很坚固的关系。当然,这只是一个极端的底线测试,现实里是不能这样做的。
所以说,要做到“有人”,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价值的人”才是第一步。
普遍来说的话,如果拥有以下这几点条件,就几乎可以应付大多数情况了。
①富有(可以满足对方各种层出不穷的需要)
这个就简单了,只要你有钱,立马就会被传播至四方,马上就会有各个企业家与你结交,称兄道弟,家乡的三姑六婆也会来吹捧你。这点无需多说。
②个人魅力大
气质非凡,头脑灵活,理想远大,对人忠义,对事负责,值得信赖,只要占到其中一点,那么即使不富有即使不是专家,也可以吸引很多人来帮助你达成愿望。但必须记住的是,个人魅力这点最好是配合着其他两条来发挥作用,因为如果没有“实务”支撑,个人魅力也只是徒有其表,甚至沦为骗子一辈。
③成为专家(可以帮助对方做成事)
首先要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或者“老手”,才能吸引对方来利用你。
而为了成为“老手”,就必须先得在同一领域积累多年经验和技能。
为了持续在同一领域,就先要规划好自己的职业领域。
为了规划好自己的职业领域,就先要分析自己和职业领域,进行匹配。
为了分析好自己和职业领域,就先要做大量尝试和调查研究,得出客观结果。
举例来讲,如果决定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然后锻炼多年成为资深程序员,那么对于各种各样的老板来讲都是极具吸引力的,因为企业对软件的日常需求太丰富了,这也就使得鲜有外交手段的程序员也被捧上了天。
再举例,一个从小不爱学习的人,但却有丰富的社交经验,广泛交友,长年累月后,就会在圈内散播声誉:这个人能喝酒会说话、人机灵会办事。那么这也会吸引各型人来借助你的力量。这也是一种才能,属于“社交专家”。
所以,要做到“有人”,就先要具备前面的几点。
这里的“有钱”,指的是有创业的启动资金。
启动资金的来源以常用的来说就有:存款、理财、投资、投机、借款、融资。
①存款,以大城市的花销来看,每个月工资能有结余就不错了,存款更是很难。但是,如果按照最低的启动资金四十万来说,以我的能力,如果在四十岁以前有意的为自己积攒创业资本,达到这个数字还是不难的。这就要看情况了。
②理财,这个方法是建立在有稳定来源的基础上的工资或经商利润。理财是通过在众多利息产品中进行选择和配合来达到存款最大限度增值的目的。依我的看法,月薪最少在8000以上才可以做到最小程度的“理财”(因为要刨除家庭生活费用和那个层次的社交圈费用等)。实际上我早已具备灵活的理财能力,只是一直没有资金。我有自信在达到正常收入水准后,是能够轻松实现财富增殖的。另外,理财只是必备的基础技巧,却不能作为积累创业资本的主要方式。
③投资,与理财有着掺杂不清的关系,可以先理解为对金融市场或实体商业的投资。通过我在金融行业的工作以及投资发现,金融投资充满了欺骗。理智点看的话,金融投资赚少赔多才是常态,长远来看对于低于千万资金的人来说是绝无可能持续发展的。实体商业的投资相对来讲却更容易达到积少成多、利润翻滚的目的。然而对资金少于百万的人来说是连门槛也入不了的,只能作为我日后具备条件后的首选方式。
④投机,我也尝试过,简单理解就是“空买空卖”,在不进货的前提下将买家与卖家成交,赚取中间差价,相当于中介。在我对一些投机者的观察下发现,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通过投机变得富有的,就像赌博一样今天赚的明天就赔光了。想靠投机获取创业资本的人,逻辑上就是说不过去的,因为这完全是两种思路。
⑤借钱,创业者中也不乏有很多向父母或亲友借钱创业的。这种方法不是不可以,只是风险太大,如果这笔钱是对方的救命钱,或是对方省吃俭用才攒下来的,最好还是不要碰。这和炒股是一样的,只有菜鸟才会拿出自己一半以上的钱或是借钱去炒股。我的想法是,如果到了那时我只剩下向家人借钱这一条路了,那么我会选择放弃。因为这证明我还完全没有资格创业——如果我的能力以及这个创业机会连投资方都不能打动的话,即使借到了钱还不一样是失败?
⑥融资,这是获取创业资本最合理也最有保障的方式。首先,资金量肯定是要比自己的存款要多得多;其次,效率也要高很多;再者,如果有了投资方的把关,就更能客观地看出自己的创业项目是否真的可行,而不是自己一厢情愿地认为能成功就行了。
我的方案是,先培养自己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我最适合的方式),在锻炼自己的素质和提升个人魅力的同时,筛选和吸引各种人脉资源帮助我,在我熟悉的领域进行创业,然后变富有。
我非常相信“一万小时定律”。
在对认知水平要求很高的领域,天才并不存在。 早在上世纪90年代,西蒙和蔡斯就提出了,凡是达到Master(大师)级别的人,至少要花10年的时间,也就是花费1万小时以上在某一个领域投入大量的精力才可以做到。
所以我预视到,谢小波绝不是一个能在二三十岁就大获成功的人。认清了这点,我就不会盲目地参考那些新闻上常出现的什么二十岁创业成功的人,因为虽然他们很年轻,但是也许早就在一个领域里摩擦滚打到了master级别,而我却连一个领域都没找到。我必须**稳扎稳打,按照我的节奏以最大概率成功的方式向上爬。**
不考虑我的勤奋和才智是否足够,假设成为真正的Master需要10年。现在的我是26岁,我预算保留4年时间,在30岁正式进入某一个能够让我长期钻研的领域。而30岁之前的这几年,是我分析研究、准备入门条件的时间,这样设计是比较合理的。
这样推理,40岁创业是非常可靠的。因为那时我至少已经成为了一个专家,甚至一个Master。然后以我对自己能力的了解,那个时候对人脉、资金、事业、企业、时间及精力的把控,已经足够达到在一个国际大舞台上登场的水准。
所以现在的我,就像我挂在室中的字一样,要“隐积厚势”,即低调地积攒自己的势力,待到时机到了再厚积薄发。 因为我现在正处于八卦中乾卦的初九爻,正所谓“潜龙勿用”,指的是正处在积攒力量的时期是不能主张去发挥作用的。
另一方面,根据我这些年在各行各业的职业经验,已经得以确信我是一个在各行各业各种岗位都能做到很好的人,而且比别人都快(这可能和我是INTJ型人才有关,后面的MBTI职业性格分析中会详细介绍)。
但是越是这种什么都能做好的人,越是哪项都不能做到顶尖——因为什么都能做好,就不能知道自己真正适合哪个领域,好像都还可以似的。所以就容易各个领域不断在漂泊转换,没有一个能长期稳定下来的,这是我最大的失败。
我不会担心在某个领域能否成为专家、怎么成为专家,我有十足的自信只要愿意并且坚持,肯定是会成的。
换言之,我现在的目标是能成为一个受猎头青睐的:高端人才
所以,关于如何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我的问题不是有没有能力、够不够努力,而最重要的是能否找到一个能长期坚持下去的行业、职业。
在谈如何能坚持之前,先来谈谈不能坚持的原因:
我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干的最长的一份,软件公司做程序员。短暂的懵懂期后,工作能力和见识飞速增长,可谓蒸蒸日上前途无量。然后干了两年后戛然而止,这是因为在一段很闲的时间里,我思考了很多事,然后毅然决然地决定辞职。 现在回忆理由,大概有:
现在想想,我的本科考完了,果然学习能力大幅提升,然而现在让我回IT业还是有些抵触。也许即使不是考大学的事,我也不能坚持下去,因为我虽然喜好技术,却不愿意成为一个纯粹的技术者。的确,这些年下来,我的其他方面得到了提升,回过头去看当时在软件公司的自己,简直弱爆了。
第二份工作,是在诺基亚工厂做一个工人。做这份工作是为了一边赚生活费一边准备高考,因为工厂是上三天歇三天的,所以时间比较充裕。但是我错了,这份工作只干了四个月就坚持不下去了——实在太累了。原本我以为体力劳动不会影响脑力活动,结果干了三天的苦力后需要在家休养三天不能思考。发现这点后我也果断辞职。
第三份工作,是在我上了大学时的工作,在一家证券公司做销售人员。当时的想法是通过最好进门的销售员职位,跳进金融这个行业,因为我的大学专业就是金融。结果,正式工作一个月我就坚持不住了,在羞愧、痛苦和各种身体不适中辞职了。没坚持住的原因是,业务员这种职业对我来说太难了,与我的性格反差太大。当然,过低的工资和提成也加速了我的离开。
第四份工作,是在一家黄金交易所。我非常的满意,既是我的专业范畴,我再公司也做得风生水起,同时公司够大,人才济济又充满挑战。但是这家是因为受政策影响而倒闭了不得不离职。这是因为“炒黄金”在国内一直属于政策的灰色地带,这个行业的企业存在本身就不稳定。
第五份工作,是在一家大型建筑集团做行政。这份工作可以说是最不理智的一次,因为在之前的单位受了伤,这时只想找一个工作简单轻松赚点钱的工作。去了以后,在我还没入职的第一天,就被迫做出“就职演说”,第二天就把行政部门的复杂文件都做完,然后在第四天“辞职”了。因为发现,用人单位根本没有要马上和我签合同的意思而无偿的使用我。所以这次经历(加上之前的认识)让我对整个建筑行业死心了,“玩猫腻”的人太多,不干正事而动歪脑筋的人也多。
第六份工作,是在一家签证咨询公司做咨询师,专门解决被出国被拒签的情况。突然做签证的目的是因为,当时我已经决定了要出国留学,在本科还没毕业前利用一切时间了解出国的事项,同时半工半读赚点生活费。当时也做得很好,一个月内就成为公司出签率最高的咨询师,还不断有客户登门道谢,如果是商业签证的客户就会想要挖我过去上班。但是这份工作也只坚持了三个月,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我了解到留学是需要学位和优秀的成绩的,为了最快达成留学条件,我选择了高等自考,广告中说如果每门课都是一次过的话最快一年就可以毕业。所以在获得母亲同意对这一年期间的生活保障后,没有经过很多犹豫就辞职了。
第七份工作,就是在本科所有科目都考完后的今年年中开始到现在,在母亲的公司做总经理。那时我正在向各个管理咨询公司投简历,是突然被叫过去的,因为行业面临大洗牌,需要通过层层资质申请、审核才能维持生存,同时一旦通过也会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当时同意给家里帮忙的理由有很多,既是回报之前我在没有工作专心学习的期间供养我的他们,又是为了给家庭创造盈利的机会,使我的下一步留学计划能够具备最重要的资金条件,同时也可以借机会让他们对我的能力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这之前,他们还是只记得我是做软件的,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以为我是刚从学校出来的学生)。在公司做的不错,四个月内从一开始的档案员,升到综合部负责人,然后升到质量负责人,一直到现在的总经理。但这都只是为了应付资质审核的权宜之计,我清楚地明白自己不可能在这里长干。因为一方面预计两年后要留学,另一方面这里虽然有机会赚到很多钱,但是行业太狭窄、人才太少,锻炼的机会也太少。这就是上文一直在说的,现在是去大企业上班还是在小企业创业的区别。其实我现在已经是这个领域的半个专家了,还给别的公司进行了咨询指导,但即使能成为这行的大专家,又有什么意义呢?的确可以提前达到上文的成功创业模式,但那终究达不成我的愿望,又有什么意义呢。
总结起来有:
竟然几乎所有的辞职理由都被我用了?这是不是不能坚持借口呢?那些不像我这样想那么多的人,反而能长期在一个领域待着,难道他们就都失败了吗?像我在软件公司的时候同事,几乎当初所有技能不如我的人,现在月薪都远超我三倍,这又是为什么?不得不承认的是,我现在的穷困潦倒,都是由我的不坚持而导致的。可是我却不后悔,如果回到当初的话我还是会那么做。这是因为:
问题的根源不在于我的不坚持,而是一开始就走错了方向!
这也就是为什么,这次我要花费这么大经历进行一次彻底的职业规划了——同一个错误我犯了七遍,再不回头的话就真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了。
我感到,在不断地失败和不断地尝试后,我似乎已经接近最终的答案了。 如果参考前面“我不能坚持的理由”,那么我就列一个“我可以坚持的理由”,然后根据这些理由来对各个领域进行筛选。 那个领域必须具备这些条件才能作为吸引我留下的动力:
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第2条:这个领域或者工作环境是人才扎堆的地方。有才华的人越多越就容易吸引我在一个地方待下去,而现阶段我不想创业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没能力聚拢一帮有才华的人一起奋斗。回忆起曾经的几份工作,如果他们哪家能做到这条,也许我都能排除其他理由继续工作下去。
说起来,其实能达到这些条件的企业并不多,且以我目前的实力是极难入行的,即使侥幸进去了,虽然凭我的挑战心也许能胜任,排除这个“胜任”的可能性,那个“侥幸”的可能性又有多少呢?所以我不愿意讨论这种情况,因为是赤裸裸的“歪门邪道”,即使做到了也会畸形发展、营养不良,存在着众多潜在致命性问题。就好比在棒球界,让一个刚学会投直球初学者加入美国大联盟来投变化球一样,超过了成功机率万倍的更有可能是——毁了他一生。
所以,我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按照我的**“大概率胜利模式”**稳步前进,不能侥幸。
既然这些公司那么难进,我现在要做的就只能是尽全力满足这些条件。
大企业是不相信奇迹的。最起码在程序上是这样的。因为奇迹不是支持大企业持续盈利的动力,大概率的胜算才是大企业持续盈利的核心动力。从员工招聘上讲,大企业有很多硬性条件,比如必须本科以上、硕士以上,或者必须是知名大学毕业,或者是只要北京人等等。你可以把它看作是歧视,也可以看作是社会不良风气,但是我认为抱怨是没用的。设定的这些筛选条件实际上是企业的生存方式,先不谈是不是每个职业都需要前面的几个条件,我是想说,这样的设定不是因为从北大清华人大复旦出来的学生更聪明、更有才,而是数量。
优秀人才的数量,就代表了企业成功的机率。毋庸置疑的是,优秀人才更容易出现在知名大学,非知名大学虽然也有众多天才和成功者,但对企业来讲,他选择知名大学的学生是风险最小,质量最有保障的。企业没有精力去逐个筛选和试验每个应聘者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只能选择最大可能性。所以我也没必要去抱怨大企业的招聘条件,另一方面我也自认为和那些优秀大学生比我的能力差太多了,根本没有资格抱怨企业不公平。说回来,大公司有哪些常见的硬性条件呢?
本科毕业是最低要求,而我所向往的智力行业,硕士学位是最低要求。如果有企业愿意招收我这种非统招非全日制自考本科生,反而会让我觉得他们不够优秀,因为可想而知这家企业的员工素质很难达到“人才济济”的状态。
来看TNS招聘的一条:Bachelor Degree or Master Degree from top university,即顶尖大学的学士或硕士学位。
所以,如果光从学历条件上想,我就必须进修研究生才能满足入门条件。
英语是必须的语言要求,几乎是硬性的。
我的英语水准在大学四级,雅思5.5左右。如果要达到我向往行业的企业要求,英语就必须达到雅思6.5以上。这也是硕士留学生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GMAT也是一项重要的考核,这也是出国留学商科院校所要求的成绩。
所以,我的目标就是在近两年内(最好是明年)备战雅思和**GMAT,雅思最好能达到7分,GMAT最好能达到600**分以上。
这个专业技能指的不是进了企业去学的能力,而是指的进企业之前就必须会的能力,也是企业招聘时会明确表明的。就像物流专业的应聘不了财务工作,因为最基础的财会知识他都不懂是不能进了企业再学的。我现在所欠缺的是更具体、更适应某一行业领域所需要的专业技能。比如外贸行业,我就缺乏国际贸易知识,再如管理咨询公司,我就缺少分析工具的了解等等。
所以,这再次证明了我要去大学进修的必要性(当然是研究生了,难不成本科毕业了还去读本科?)。**当然,前提是我选择好了具体的行业、职业以及目标公司后才可以,因为这个不决定好就进修,是会选错专业的。**
大企业在招收正式员工时,通常都会要求相关职业工作了几年以上,而我是肯定不具备的,因为我只具备五六年其他行业经验和通用型的工作经验,如果要求相关经验的话我几乎可以被看作是0。
如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德勤,招聘中有一条:Experience required: 3-5 years related experience in big MNC,即要求在相关领域的大型跨国企业3-5年工作经验。
光一个big MNC(大型跨国企业)就已经吓退很多应聘者了,更别提3-5年经验了。也就是说,在这方面我几乎是和应届生是同起点的,进入途径只有一个**——Internship**,实习生。
这也正合我意,实习生相对于直接招收的正式员工来说要容易很多,另一方面以我的一贯作风,更容易在实习期低调学习,然后在了解了行业、职业、企业特征后,厚积薄发,高调登场。
实习期同时也可以作为我考验企业的时期。如果要我在月薪6k的正式工和月薪2k的实习生来选择,我可能会选择实习生(前提是我希望长期干的大企业),因为与其正式入职后被贬低,还不如以实习生身份快速蹿升更符合我的作风。
另一方面,主要吸引企业目光的就是个人经历了,简单说就是傲人的成绩。
例如,在沃顿商学院成绩A+,摩根斯坦利当主管,世界五百强的管理者,或是创业盈利几百万,最少也得帮企业拿下过几百万几千万的项目,才能值得一提。
想起了一家大公司的面试题:
“如果把你简历里的名字去掉,怎么能让你的朋友一眼认出这就是你?”
我现在就缺少这样的成绩。有人说这只是心理安慰而已不代表没那个能力,但是对我来说,也许还真没那个能力?连大公司都进不了的我,怎么做出成绩?
也许在准备进入大公司之前的准备期间,我可以尝试在小公司做出点成绩来。
总结一下,要进入那些Top Firm,我要做的有三点:①英语过关(雅思7.0,GMAT600) ②硕士学位(尽量30岁前) ③成功项目经历。
其他要求是很有弹性的,如果硬性条件满足了的话,到时候我会根据具体情况而灵活应变的。下面就来分析一下怎样找到我最适合的职业路线。
需要声明的是,以下的测试仅供参考,而且必须强调:
测试都是有很大的时效性的。
也就是说,它们的确可以准确的描述我当前的状况,但不能代表未来会一直持续下去。
另一方面我可以确认的就是,目前我的三观已经比较稳定,而且我也认为未来的日子里也不会有太大改变,所以评测分析的结果是可以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
在做这些评测时,我进行了相当程度的过滤(五六十种类型测试中精心筛选了十几种作为参考)和反复的评测,甚至会对评测的内部逻辑和评分标准进行考究,比如MBTI和九型人格这样的重要指标。所以无论是测评本身还是我对测评认可度,都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基于这几点考虑,我将这些测评系统地分类为职业、头脑和性格三部分。我认为,这三个方向的考察就几乎可以很准确地描述出我的总体素质了。
所以,上面说了那么多,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总结前面的评测结果,我是一个:
我的智商是中等偏高,也就说绝对可以保证是个聪明人。 很遗憾没有达到门萨天才的级别,但我也知足了,毕竟天才不是商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勤奋才是。我对于自己的头脑也很自豪,最起码没有因为笨而阻碍了进步。
可以看出,我是个偏内向的人,情商中等偏高。但这不是个很好的结果,说明我在与人接触的方面还有待提高。也许一直以来,我都太过于注重自己的成长了,而忽视了与人交流的重要性,事实的确也是这样,我的计划都主要是和自己有关。 度的压力,这也是我为什么想要到竞争极其激烈的公司去挑战一下,如果不去试一试拼一拼,怎么能锻炼自己呢? 遇到挫折时,总会很达观地当作是遇到了一个挑战,反而会勾起竞争心。 在处理事务的性格上,无论什么测试,我几乎都无悬念地获得了这些描述: 理智、冷静、控制、积极、效率,以及竞争性强、自制能力强、管理能力强等。结果类型也几乎都成为“专家型”或是“领导型”。 毫无疑问的,我具备着成为某领域专家的极强潜质。这与我在生活上对自己的认识、过往的经验以及别人对我的评价,都验证了这个结论的准确定位。 而虽然过去就有一些看法,但从没这么强烈地意识过。因为以前我只觉得自己在星座上是“狮子座”,更应该当一个领导,所以在个人发展路线上就会在锻炼技巧和锻炼社交上犹豫不决。 像刘备一样靠感情笼络人才的领导,也有像曹操这样专业性强管理能力也强的领导,我更愿意成为司马懿那样先成为一个智将,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去当领导,通过结果让所有人信服。 总的来说,我在生活上的性格和在职业上的性格没什么不同,属于实干型,做事效率高,非常注重结果,目的性极强,还有可能为了达到目的而变得很冷血。我觉得这也没什么不好,在目标的追逐上我是热血的,在与人交流上我也不至于像机器人那样冷血,这样就够了。
职业性格其实就是个人的性格,只不过将具体的职业关联了起来。 MBTI职业性格分析是个我意料之外的极其好用的参考指标。 它清晰准确地指出了我人格的特点,且拥有充足的互联网讨论资源能供人参考。这对于我在职业的匹配上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 我是INTJ型,这点让我非常自豪,甚至乐开了花!INTJ是16种类型中人口比例最稀少的类型,而且在这个类型中又出现了极多我喜欢的厉害人物,他们都是我一直以来的憧憬对象,当得知自己也是这类人时自然是非常的兴奋。 无论是MBTI分析,还是霍华德分析、职业锚分析,都清晰地指出了: 我在工作上条理性极强,具有非常系统性的思维方式,这一点就决定了我在每个行业都能做好的特质,因为每接触一个工作时我总惯于先将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总结为一种体系并不断改进,然后卓尔有效地完成任务;另一点,我的挑战心很高,的确一般性的任务会让我感到枯燥乏味甚至生不如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会喜欢挑战高难度的任务(最近公司里的高难度任务做完了所以宁愿选择一直在家待着)。
总的来说,我喜欢高智商的活动,不会为平凡的事物浪费时间,喜欢有挑战性的领域。工作能力上,我毫无疑问是非常高效且有技巧的,接触任何事物都能迅速想出对应的招数,然后依靠较强的执行力完成任务。 所以,在下文的职业规划中,就要针对这些结论进行筛选。
结合当前热门的职业领域以及我个人爱好的和适合的,并加上适当的分类命名,下面陈列了可选的行业、企业和职业。然后再对重点考虑领域进行详细分析。
管理咨询 | 国际贸易 | 互联网 | 房地产 | 金融 |
---|---|---|---|---|
人力资源 | 建筑/建设 | 医疗 | 能源 | 物流 |
国企 | 国内百强 | 跨国企业 | 外企 | 民营企业 |
---|---|---|---|---|
创业公司 | 中小企业 | 大型企业 | 商业集团 | 上市公司 |
在对每个职业详细讨论的时候,必须都要先考虑这些问题:
这个职业可以满足我各方面成长、积累有形无形资产的目的吗?
下面将展开详细的讨论。其中,行业首选是管理咨询、外贸、IT、金融及国际物流,出于个人兴趣和发展规划的考虑,五百强中常出现的制造业、通讯业和快消业等没有加进来;企业类型首选是外企,然后才是国内大型企业,暂时不考虑国企、中小企和创业公司;职业上几乎都是咨询师、分析师、设计师一类,或是其他领域的重要部门的Officer,此外的职业都不太理想,暂不在考虑之内。
行业介绍 略。
代表企业
目前全球公认最顶尖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分别为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和麦肯锡公司(McKinsey),因为他们不但是全球名校MBA及PhD学生最想申请的公司,同时也是所有管理顾问公司里薪水及福利给最好的。
行业前景
管理咨询业的全球市场大概在1,250亿美元以下,并且在未来的几年里战略管理咨询,这个产业一定会变得很重要,至少在企业领导者的手中来说会很重要。
咨询公司评价
跨国的咨询公司基本上质量有保障,国内的评价太低了,无论是面试过程还是做项目,都显得非常不专业。
咨询师**/**分析师
晋升阶梯
实习生→助理咨询师→初级咨询师→高级咨询师→项目经理→合伙人
薪资阶梯
全球管理顾问年薪以区域及生活水平而异,但以全球最顶尖的管理咨询公司波士顿咨询公司和麦肯锡公司而言,他们用最雄厚的薪水及年终奖金来奖励员工,以下是BCG跟麦肯锡2013年最新的薪水加年终奖金分布图(其他管理咨询公司的年薪大约会少30%至50%):
根据看准网的统计,几家代表性咨询公司在中国的员工月薪如下:
麦肯锡 | 波士顿 | 北大纵横(国内) |
---|---|---|
实 习 生:¥3,700 | 实 习 生:¥3,100 | 实 习 生:¥3,700 |
分 析 员:¥1,700 | 咨询助理:¥14,000 | 咨 询 师:¥5,100 |
咨询顾问:¥24,000 | 分 析 师:¥39,000 | 顾 问:¥7,000 |
咨 询 师:¥33,000 | 咨 询 师:¥64,000 | 高级顾问:¥11,000 |
正略钧策(国内) | 和君咨询(国内) | 零点咨询(国内) |
实 习 生:¥3,800 | 实 习 生:¥2,700 | 实 习 生:¥3,700 |
初级顾问:¥9,100 | 咨询助理:¥5,000 | 咨询顾问:¥6,600 |
咨 询 师:¥14,000 | 咨 询 师:¥9,100 | 研 究 员:¥11,000 |
高级顾问:¥18,900 | 管理咨询:¥13,000 | 分 析 师:¥12,000 |
工作内容/优缺点
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与客户沟通、调查行业、深入了解企业、指出问题、解决问题等。
然而,具体来讲的话要复杂得多,管理咨询涉及众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详细内容需要参考著名的《麦肯锡方法》、《Vault Career Guide to Consulting》以及《聊聊咨询那些事》等文章。
作为管理咨询师,最吸引人的所在就是它作为一个“**跳板**”的存在:
凡是受过优秀管理咨询公司熏陶的人才,出来后都会受到各大企业的争抢。
我们暂且不谈乱象横生的国内咨询市场,就以麦肯锡埃森哲波士顿和四大这样的优秀外国咨询公司来讲,有这么几条因素大大值得一书:
①工作强度。那里的工作都有共同的特征——高压作业。每天工作14小时以上是家常便饭,没有周末也没什么新鲜的。人们常说,在这种企业工作1年得到的经验相当于别处干5年。经历过咨询公司的工作,再到别处就会觉得很轻松。
②解决问题。由于咨询行业的特质,对从事管理咨询职业的人来说,以最快的速度寻找市场机会、指出企业管理经营的问题所在、高效地给出解决方案、对未来发展进行战略规划等等,就如家常便饭一般。
③社交能力。因为要给企业的管理发展进行分析,所以一般都要经常与企业的高层管者进行沟通,这对个人沟通能力的培养以及人脉的积累也是不可小视的。
④信息。分析企业过程中,所接触到的资料都是企业最重要最核心的信息,这点对于个人来说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如果你想了解大量的企业运营信息以积累自己对公司管理运营及市场的认识,这一点几乎是别的职业所无法企及的。
⑤个人价值。大型咨询公司都会重视个人价值的提升,会投入大量资金让员工参加内部和外部的培训,甚至包括多国语言、商业理论、实践技能等,如麦肯锡就会为员工提供全额的补助去读名校的MBA。员工的个人价值会大幅提升,将这些公司比作“不交学费还送钱的顶尖商学院”也不为过。
★**⑥选择性。具备丰富咨询经验的人,会拥有更多的职业选择和发展的可能性——既可以选择去大型企业做管理,又可以选择做专职教授,甚至可以自己创业。其中,在给客户提供服务过程中,被企业老总看好而挖过去做高管的案例数不胜数。成为“商业通才”,就意味着在商业领域可以拥有无限选择。**
所以,作为“跳板”,大型管理咨询公司是再好不过的了。这点也正和我的未来计划相同——可以得到各方面素质的锻炼和有形、无形资产的积累。
虽然咨询公司作为乙方常被身为甲方的人看低一等,但是若从个人成长上来说,又有哪个行业可以比得上呢?
这里还有几点需要说明的:
第一,以上所说的所有优点,目前都是只有在大型外资咨询公司可以做到的。
第二,少部分真心热爱咨询业想干一辈子也不存在以上讨论。
当然,集这么多优点于一身的大型管理咨询公司,怎么会逃得过精英们的眼睛呢?所以,竞争也是巨大的,而我还远远不够资格入门。所以,这几年我的重点就是:
尽一切努力让自己达到入门资格。
然而这里有一点是我怎么也想不明白的,也许到了那种高层次的竞争场所,我才能意识到吧,那就是:
我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基本条件
知乎上有个提问:“如何成为麦肯锡的员工?”
我比较喜欢其中的一个回答:
“读名校MBA,国外最好,国内选中欧商学院,最次也得清北全日制国际班,必须是全英文教学那种。麦肯锡向客户卖得是咨询人员的资历,以及号称能为客户所有问题提供reference的全球化智囊库。如果连学校考试都搞不定,如何让客户相信你聪明绝顶以至于要花钱买你出的解决方案呢?所以,名校+英文,是必须的。最后,是面试的发挥和运气。”
咨询顾问们总是进行团队工作。他们不只会经常与团队里的其他成员进行“头脑风暴”,他们还经常与客户公司的员工一起工作。他们还经常开会,采访各种可能的信息来源。
你是不是真的喜欢上课和完成研究作业?这一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是否有学术上好奇心与是否喜欢咨询行业之间是有很大的相关度的。所以咨询公司喜欢名校生也是有缘由的。
咨询公司并不期望你是一个数学教授,但是你必须接受数字和需要经常使用的程序,如Exel, Access 和PowerPoint。如果你讨厌数学,那你将会讨厌咨询。与此相关的,你同样必须喜欢并且擅长分析及创造性的思维,用非常规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着他们最重要的资产是通过精确思考和认真研究产生的有用思想。优秀的咨询人员必定是一名具有激情的优秀思想者,必须喜欢创造新思想,必须喜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般而言,喜欢与人交谈的人更容易成为一名优秀的咨询人员,因为乐于和人交往的人会与组员和客户相处得很好。
咨询是一个服务行业,作为一名顾问,你必须尽力满足客户的要求,为帮助别人而工作。你服务客户的能力将决定你事业的成功以及你所在公司的前途。
基本素质我已具备,目前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就是:名校
互联网诞生至今还不到50年,却创造了无数惊人的商业奇迹。互联网一直以来就有无限的机会,谁能把握住谁就能致富。
虽然我这个从IT行业逃离的人,现在再回来讨论它是个很尴尬的事,但是只要它还存在实现我梦想的可能性,我就必须坐下来客观地讨论它。
发展前景
互联网已经历过好几波爆发性的增长,从最早的通信交流,到信息管理,然后是电子商务,前些年的社交互动,一直到现在侵占生活工作的各个细节。
在我看来,互联网的发展离饱和还早得很,只要人类还没有到达科幻电影中那样生活完全智能的场景,互联网就仍会不断地爆发奇迹。
而问题就在于,我如何在这片胜地找到属于自己的领域呢?
职业筛选
互联网的世界太过于庞大和复杂,如果想成为其中一个领域的“专家”的话,那么每一个职业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这就引发了一个怪圈:无论你从哪个方向进入这个世界,都会很容易在技术海洋中深陷进去。
我的意思是,无论是做产品开发的专家、产品设计的专家、数据挖掘的专家,还是做商业推广的专家,都离不开庞杂的技术系统知识,而你很容易且不可避免的把大量精力放在了技术上,而弱化了对商业运营、市场前景、用户心理等重要因素的关注。
当然,早期的确是这样的,随着行业的做大,互联网公司都会聘请那些领域的专家来辅助运行,但那又跳回了上一个讨论的职业,属于“管理咨询”的领域。
之所以说这些,是因为我曾经就是从事这种纯粹技术开发的职位——这对个人发展太不利了,尤其是会对我实现愿望产生很大的阻碍。所以我必须极力避免这种情况的再现,在这里必须好好权衡一下。
所以,也就是说如果我在这个行业发展,就必须尽量避免那些容易变成“纯粹技术专家”的职位,而找一个既要能锻炼创业素质又要能积累有形无形资产并且能成为这个领域专家的职位。
我知道,这个筛选条件太过于苛刻了,几乎背离了互联网“技术致富”的轴心模式,但我也姑且试着找一找,否则就没有在这里讨论的意义了。
按照之前的思路,先从顶尖的公司入手才能找到精华,搜索“互联网最难面试的公司”,然后分别观察他们的面试题目。然而结果却令我失望,几乎毫无以外地所有职位都要求强大的技术能力支撑。
然后,我又找到了几个脱离纯粹技术而有比较重要的职业,试着从这几个具体职业的前期长成及后期发展着手分析。
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是每个产品牵头人,在市场营销部,对某个产品在集团内的盈亏负责,并为这个产品的运作去协调所有的人,并充分地协调这个产品的所有运作环节和经营活动。一般来说,产品经理是负责并保证高质量的产品按时完成和发布的专职管理人员。他的任务包括倾听用户需求;负责产品功能的定义、规划和设计;做各种复杂决策,保证团队顺利开展工作及跟踪程序错误等,总之,产品经理全权负责产品的最终完成。另外,产品经理还要认真搜集用户的新需求、竞争产品的资料,并进行需求分析、竞品分析以及研究产品的发展趋势等。
从图像中可以看到,宽泛的讲,不分行业的话产品经理的技术能力只占15%,其他各方面能力也比较均衡,似乎都能得到锻炼,比较符合我的要求。而且产品经理会涉及产品的市场及商业价值研究、顾客研究等问题,这点同样能够对我创业能力的积累产生很大的帮助。
这充分说明互联网产品经理的工资是非常理想的,可能和整个行业的薪资水平有关。
晋升阶梯
由于对产品经理只是粗略的了解,我能想象到的最好的阶梯就是:
产品经理→运营管理者→**COO**(首席运营官)
产品经理实际上主管的就是产品的运营,其工作形式和公司的运营是相同的,所以由产品经理向公司运营管理晋升是非常有前途的。
的确,这个发展是很诱人的想法。然而可行性有多少呢?下来来分析一下。
入职要求
很多成功的产品经理是工程师出身,因为策划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新技术的理解,以及如何应用技术解决相关的问题。出色的产品经理并不需要自己发明或实现新技术,但必须有能力理解技术、发掘技术的应用潜力。
在软件开发领域,产品经理一般是研发出身,接受过市场营销相关培训。
产品开发及其管理5年以上工作经验,具备良好的资源整合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书面报告能力,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市场分析能力,对产品和数据运营敏感,思维清晰而有条理,能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
管理整合、沟通协调等软实力我都已具备一定基础且很容易可以习得高级能力。对我而言,成为产品经理最大的鸿沟就是技术能力和经验。
通过对各个互联网公司对产品经理的入职要求描述,可知这个职业没有学历、专业或语言等硬性要求。也就是说,如果我现在去应聘的话,被淘汰的最大可能就是技术能力和经验。
如果非要向产品经理发展的话,就只有再从开发人员做起。不得不说,这样做的机会成本太大了——不光否定了我专科与本科在商业方面的知识体系,更是要从头开始学技术。
而互联网的技术海洋那样的庞杂,我又要从哪个技术入手才最为合理呢?这又是一个更大的问题。
其他职业
除了产品经理外,我还考虑了项目管理、产品设计、信息管理等互联网的高端职位,也都很有发展前途。但是无论从哪方面思考,情况都和产品经理大同小异。也就是说如果产品经理的路能走得通,其他高端职业也差不多。
所以我在这里不想穷尽讨论。
从业分析
正如图像中垂直向下的箭头所表示的意义:如果我从商业领域再次跨回互联网领域,那么将面临着又一次的“从零开始”。虽然过去有过程序员经验,但对于现在来说也只算得上“有基础知识”——就像两条趋势线的位置一样,好像不管怎么做都会慢一拍。
当我盯着那根垂直向下的箭头发呆时,想象它就是一个台阶,而我的过往就是无数次重复了这种**“跳台阶”**的行为——刚走上几步台阶,然后就跳回圆点,往上走几步又跳下去……如此往复,我什么时候才能走完这个楼梯?
SWOT**分析**
从分析图中可以看出,实际上我在这个领域的竞争性是很弱的,而且我很担心会再次放弃这个行业。
因为实际上,与其他那些既适合又喜爱互联网的人才来比,我并没有那么热爱它,只是一般的喜欢而已。
当初就是误会了喜欢与热爱的区别,而导致了失败。
忽视了这点,也就很容易遇到“瓶颈”,然后重蹈覆辙。
由于近些年一直对金融比较了解,所以下面就简单评论一下。
分类评价
金融类的企业主要分为这几类:
银行 | 投行 | 证券 | 保险 | 信托/基金 |
---|---|---|---|---|
金属交易 | 外汇交易 | 资产管理 | 会计事务所 | 互联网金融 |
国内银行可以直接略过不考虑,因为发展限制太大,作为养老职业倒是合适。
外资银行的工资倒是不低,但是论发展来说,在国内也是很难说得上好。
证券公司是给我带来最大痛苦的公司,因为上有界限下无底线。无论什么证券类型的公司,模式都是一样的:业务销售为核心,而且工资也不高。国内证券业相比国外来讲,仍是一潭死水似的,很难让人看到什么个人发展。另一方面,证券公司也没什么值得称赞的高端职位,分析师沦为忽悠,一个人一个见解,首席经济学家也不见得能有多好。
和证券公司的情况几乎一样,业务做的好就能赚大钱,其他职位都是陪衬。
就是黄金等贵金属交易所。我曾经在一家交易所工作过,所以知道,核心还是业务,其他职位值得一提的只有交易产品研发类,但发展领域很窄。
外汇交易经常是与贵金属交易绑定在一起的只是产品不同罢了,几乎没区别。
从国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华融和信达来看,薪资阶梯中除了业务开拓以外的职位,几乎鲜有月薪上万的。由此可见资产管理公司的核心内容为市场开拓。
所以这个方向可以排除。
会计师事务所倒是相对来讲高端很多,像众所周知的国际四大:德勤、安永、毕马威和普华永道。
业务人员在这里就相对要少了很多,更多的是执有CPA注册会计师证书的人才。和管理咨询的模式很相似。主要涉及的是审计、财务管理等方向。
进入门槛也和管理咨询公司差不多:名校+英语,并且还多了CPA。
所以如果要我选的话,就是到四大的管理咨询部工作。
投行在金融领域,几乎一直是套着光环的存在:高端+高薪。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投行和管理咨询的工资都一直称霸工资榜的榜首,所以无论是国内顶尖大学还是海外留学生,都削尖了脑袋要扎进投行。
目前,投资银行已经是一个过度竞争的行业,人才相当饱和。就像有人说的:
“再好的行业都经不住人才下饺子一样的往里面倒。”
上面说的都是外资投行,而国内投行基本上以这样的情况为主:
与管理咨询相比,投行的工资虽然相对高一点,但是工作压力确实一样大,进入门槛要高得多,发展范围也窄了很多。
所以对于我来说,投行是个既遥远又不适合的存在。暂且忽略不计。
这是个金融领域新兴的企业类型,也非常有前途。
目前有很多优秀的融资、投资、理财网站,主要是作为平台,融合了证券、信托、基金、理财产品等,将很多风险小收益高的项目发不出来供人在线交易。
但是企业是发展得不错,高端职位却少得可怜。网站的搭建主要是技术人员,而产品则多是与银行或证券公司等合作。
所以,这个暂时不做考虑。
总评
总的来说,在经历了多次尝试以后,我对这个行业早就失望了。而这是第一次,我通过穷尽法在这里用论证表明了我真的没法在金融行业发展下去。也算是一个交代吧。
金融,追根溯源,只是一个让企业投融资、让钱增殖的工具——它是不能脱离开实体经济存在的。相对于“实”来讲,金融就是“虚”。由此引发了我一种奇怪的看法:
①如果一个人或一家公司,太注重“虚”的金融,发展就会飘忽不定。
②一个纯虚的行业,聚集起来的人也都会很“虚”,说白了就是容易聚集很多靠忽悠赚钱的人,真正的科学理性严谨系统性却少了很多。这似乎是这个行业诞生以来就有的问题吧,从大量的书籍和影视作品中就可见一斑。
猎头
虽然我很抵触销售,但是猎头顾问这种销售高端人才的职业我并不抵触。不弱普通的企业人力资源我就没有太大兴趣了,发展也不好。
介绍
猎头(Headhunting),是一种于欧美十分流行的人才招聘方式,意思即指“网罗高端人才”。猎头与一般的HR不同的是,猎头的目标都盯在高学历、高职位、高价位的人身上,它搜寻的是那些受教育程度高、实践经验丰富、业绩表现出色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
入职条件上,正式的猎头顾问硬性要求方面只有**HR**工作经验。而实习生却没有硬性要求。这可能是销售人员的常态吧,毕竟猎头也属于销售。
收入情况
·国际猎头公司一般是高底薪、低绩效提成;当然也有的公司根本就没有绩效提成,仅仅是年底加发3个月左右月薪的奖金。
SWOT分析 | |
---|---|
S | W |
具有多行业经验工作能力可以胜任 | 社交能力积累不足HR知识少 |
O | T |
工资高了解高端职业接触高端人才 | 需要长期从事机会成本有点高发展较窄 |
国内猎头公司一般来说是低底薪、高绩效提成,很少有高底薪、低绩效提成,另外不同公司也存在较大的水平差异和结构差异。高级咨询顾问(总监经理):月薪在一万五元之间;猎头顾问:底薪在5000-15000元之间;助理顾问:底薪在3000-5000元之间;访寻员年薪在6-8万元之间。毫无疑问,猎头干得好是很赚钱的。网上说在上海让人有安全感的工资是9k+,猎头干得好绝对可以很有“安全感”(至少在半年后,一般要一两年);当然,干得不好也活不下来。
总评
对我来说,猎头顶多只能作为过渡期间职业,赚取生活费,甚至是作为考察各行业高端职位的窗口。虽然可以积累不少人脉,锻炼沟通能力,但是与我所需要积攒的能力种类差太多了。如果当作管理咨询的跳板,他又不够高。
综上所述,如果单纯将猎头作为过渡期间方案或备用方案还是很可靠的。我唯一担心的就是,如果做了猎头,会不会进一步恶化我的简历。
其他行业
国际贸易**/**进出口贸易
外贸企业中,最有前途的就是拓展业务方向的职业,因为外贸的存在意义也就是拓展市场,联系买家卖家。这个职业并不符合我的发展规划,也不适合我,其他职位也没什么发展空间。
所以,这个行业可以先放弃。
物流
无论是国际物流还是国内物流,都鲜有高端职位,发展有限。
建筑**/建设/**能源
更多需要的是相关专业的工程师,理科为主,我的跨入成本太高了。
房地产
盈利方式上,可以归到金融类;从人才构成上讲,有可以归到市场营销类。从产品上讲,又可以归到建筑类。
总之,没有一类是属于我的。
医疗
这个行业除去高尖端的技术职位,最重要的是销售职位,所以暂不考虑。
论实习的重要性
也许是从来没有接触过那些社会的精英,更没有接触过五百强或是传说中的Big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
在我们一般人的认知中,常常把实习和试用期画等号,但这真是大错特错!
第一,在现实的职场里,所有的企业都有试用期,但是只有大企业才有实习!
第二,试用期是针对所有职位的,而实习却是主要针对大学生的。
这意味着什么?
那就意味着,试用期对个人的职业素质要求更高,而实习却没有要求具体的职业能力——大学生哪来的职业经验呢?
百度百科对“实习的作用”的描述很有参考性:
说得太好了!我现在的处境,就和大学毕业生没两样——既不能确定自己的职业抉择,又不了解目标工作内容,还不知道自己的差距。
“以身试水”——说得太好了!也就是说,如果我想了解这些东西,并对自己进行弥补的话,仅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够了。三个月,就可以了解一个职业、企业或是行业,这简直是太棒的方式了。
一方面,实习不像试用期那样有较高的门槛;另一方面,如果实习期间表现良好,还可以拥有和试用期同样的正式入职机会。
李开复在知乎上的一个经典问题《去大公司实习还是去创业公司实习好》的答复中做过这样的总结:
“**大公司实习:可以观察、学习企业文化、运营流程;可能有比较多的培训项目;往往会指派一个mentor来帮助你;有很多其他的实习生可以成为朋友。**”
而这正是我所需要的。以我现在的状况来说,实习是最好的途径,我一定要善加利用!
职业规划的结论
择优
在前面对各类职业、行业分别进行了讨论,那么在这里我必须做出一个抉择:到底该做什么?
金融行业,对现在的我来说实在是一个太飘忽的领域——实在不能当作一个务实者的选择,当作赌博倒是合理些。正确的方式是:待我日后拥有了庞大的资产基础后,再利用金融工具来滚雪球吧。
互联网/软件开发行业。虽说如果愿意什么时候都不晚,但我现在并不愿意。加之进入成本有点高——再次学习培训基础知识然后以技术员身份入行,积攒经历升入管理岗,这个行为的效率之低已经在文中用“经验时间轴”表达得很清楚了。对我来说更优的做法是,日后以投资者或经营者身份涉及此领域。
猎头公司,对我来说是个次优选择。也是其他优先路径走不通后的一个比较稳妥的选择。毕竟像管理咨询这样的高端行业,门槛较高,选择它会比较激进,所以如果不成功的话猎头可以作为我的备选方案,同时还能保证在薪水和升职方面的不会平庸。
最后也是最优的选择**——**管理咨询。无论是从理智还是意愿上来讲,选择这条路各方面的都能满足我的需求和愿望。我唯一担心的就是,选的公司不够好、过于平庸而容易让我感到厌烦,然后对整个行业失去信心。
也就是说,管理咨询是我的**“第一志愿”**,猎头是我的第二志愿。
既然得出了结论,今后我就必须铁了心朝这个方向拼命了!
蓝图
以**4年为期限,即在30岁之前完成去一家顶尖管理咨询公司的所有硬性条件;然后以最大努力进入一家顶尖公司,在10年内成为一个Master**,同时积累知识、经验、视野、理念以及启动资金、人脉等创业条件。
实现
在拿到学士学位之前的这两年先考英语,同时用尽一切办法赚钱;然后在拿到学位后以最快的的时间修读名牌大学商科研究生深造。完成后正好**30**岁。
这是最理想的进程,希望不要有阻碍,否则再拖就会严重影响就职了。
(关于更具体的入职策略,参考我的另一份文件《高端企业及职位招聘条件分析》)
既然是选择了要做最优的方案、最高效的方案,那么就应该坚定地去实现它!
前面说过,为了实现去顶尖的管理咨询公司,或是其他优秀企业,我的学历、学位和学力还**远远不够。因此,必须要继续深造才行。**
我目前可选的深造方式主要有:在国内读研究生或出国留学读研究生。
国内读研 OR 出国留学
国内读研
国内外读研究生对比 | 国内 | 留学 |
---|---|---|
时 间 | 3年(考研+读研) | 1年 |
最低花销 | 11万 | 19万 |
竞争情况 | 研究生招生53.9万人/年 | 留学回国研究生总数35万 |
先不提我无法企及的TOP高校,也不提国内研究生的廉价程度——这条深造路线几乎达不到我任何需要:既不能与我的投资相对应的能力培养,又无法作为学历背景的升华,更别提人脉圈的改善。
专职研尚且如此,在职研更是不值一提。所以,不考虑这条路。
出国留学
留学是目前非常流行的选择。由于国外的教育品质非常高,且学费已经是普通家庭可以承受的,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留学。
胡润百富榜在一项针对“企业家子女教育”的调研中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80%**的中国富豪将子女送到国外接受教育。**
这是为什么呢?胡润在《2014年海外教育特别报告》中说到:“我对二十年后中国的**GDP**超过美国很有信心,敏锐的中国企业家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同时也了解到全面国际化已不可避免,所以现在就应该开始做准备,而国际化的第一步即是把自己的孩子送往海外求学。此外,在海外最好的学校接受教育也意味着从小就有了优质的人脉资源。”
稍有**远见的人都可以看出:出国留学是大势所趋——未来社会已经不是光靠敢闯敢拼就能存活的,知识水平的高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以往**“没文化创业的奇迹”**也只能存在于以往了。
另一方面,结合我的需求来说,留学可以满足:
像我这种文化一般、能力欠佳、背景空白的人来说,在社会的竞争力是很弱的**——所以我几乎一直挣扎在生存的边缘。留学是我能够翻身的最大契机,也是最优路线!我相信奇迹,但不会依赖奇迹!我不会渴望凭现在的自己能打拼出什么奇迹,我也不认为这是不自信的表现——**说起来,只有莽夫才会去傻拼!
总的说来,如果要深造的话,国内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但专业素质却往往达不到企业的要求。所以出现了众多研究生找不到工作、工资比本科生还低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高分低能 ”。而留学归国的研究生,虽然也有很多找不到工作的案例,但是在发达国家接受过优秀教育的、重视理论实际结合的、并拥有优秀外语能力的人才,绝大部分都能够在大企业或是外企找到一份前途好、待遇高的工作。参加工作最初几年的月薪达到一、两万是很普遍的。
与其敷衍自己,把责任推给未来,何不现在就去拼搏一把呢?!
所以,选择留学,是我目前人生最重要的决定,没有之一!
如何留学?
要达到留学的最大价值,就必须充分做好准备:提前确定好国家、学校和专业,使它和自己的前途规划相匹配,做到火箭助推器作用。
下面我将按照第一国家,第二专业,第三院校的顺序分别讨论。
目标国家
之所以把国家的选择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国家的不同也意味着语言、留学及工作政策、整体教育质量、环境等重要因素的不同。宏观上来讲,只有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国家,才最容易达到战略目标。
这里是几点留学国家的筛选条件:
从教育质量上来讲,美国当然从各方面都是最好的,但是入学条件和成本实在太高;澳洲成本也较高,所以不考虑;欧洲一直以来教育成本就比较亲民,一般家庭都可以承受,所以作为必选。其中北欧虽然冷得我想放弃,但是实在没法忽视那些教育极好的国家,因此保留选择;东欧南欧由于政治文化因素,直接放弃。下面列表分别简短讨论这些可选国家:
国家 | 语言 | 评价 |
---|---|---|
英国 | 英语 | 从教育上讲英国应是首选,但是政策上毕业后几乎要求立刻回国。(T5除外) |
香港 | 英语 | 顶尖教育,但门槛太高,竞争过饱和,成本超过英国 |
爱尔兰 | 英语 | 离英国近,但优势专业是IT,而且不收自考生 |
法国 | 法语 | 除语言上几乎必须要会法语外,其他都非常优秀,尤其是商科。 |
德国 | 德语 | 但德语是唯一语言,语言考试非常严格。文化上有些难适应 |
荷兰 | 荷兰语 | 首选,教育好,留学政策好,门槛不高,成本低,优势专业是商科。 |
瑞士 | 德语 | 免学费,贵族教育,金融中心,但语言不通,留学不能打工,毕业必须回国。 |
瑞典 | 瑞典语 | 工作难,工资低,生活成本高,语言班极贵,气候恶劣。 |
芬兰 | 芬兰语 | 工作难,工资低,生活成本高,语言不通,气候恶劣。 |
挪威 | 挪威语 | 工作难,工资低,生活成本高,语言不通,气候恶劣。 |
丹麦 | 丹麦语 | 工作难,工资低,生活成本高,语言不通,气候恶劣。 |
总体来说,荷兰最优选择。而不考虑工作的话,英国是首选,北欧次之。 目标专业
排除主观因素,换专业的转换成本是非常高的,包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以及从头学习所需花费的其他成本;另一方面,学校也是不会答应转专业的。所以我会继续读商科专业。
而商科专业里,我会选择尽量适合在管理咨询业发展的细分专业。而对于管理咨询公司对专业的喜好,也是众说纷纭:有说喜好理工科的,也有说喜好财会的,以及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等。
由于专业的分析筛选较为复杂,且篇幅过长(数万字),因此我在另一篇《留学高校及专业分析》中,做了非常详尽的讨论。
目标院校
选择院校主要依据这几个标准:
当前目标锁定在荷兰的U类研究型大学上,主要难度在于部分顶尖院校要求的学历和GPA水平比较高,而其他大多数只要GMAT分数比较好就可以自动入学。
荷兰的大学虽不多,但是荷兰在全世界前200大学中的顶尖大学数量仅次于美国,排世界第二。因此无需担心教育质量,最好的选择就是申请当地商科教育最好的学校,在获得的录取中挑选最好的一所。
申请学校方面,荷兰有一套很成熟也易于操作的申请系统,个人从网络上就可以进行申请。因此我可以省去留学中介的数万元中介费,而选择自己联系学校,并进行申请。
留学资金预算
在锁定荷兰留学的前提下,我对每所大学的学费、生活费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最终总结出如下资金预算表(总表以蒂尔堡大学为例),涵盖出国留学所需要支出的绝大部分费用。
以上,是留学资金的预算总表,其中的数据是有各部分单独的数据表格中提取的。其中,部分重要的分项数据表格详细内容如下:
如果基于需要贷款的考虑,那么依照央行的利率为基准,我做出了一个贷款估算表。
上面就是我在《留学预算汇总》里总结的几个最主要的表格,其他没有展示的还有保险、中介费、签证费等分项表格。考**虑到今后可能会有很多变数,所以我对各种数据做了自动化处理,也就是说某一项金额改变,其他相关联的数据都会自动计算出新结果。**
同时我还考虑到,如果只是为了留学而留学却不去分析教育投资的回报的话,也是缺乏信服力的。因此,我从工资方面入手进行了调查。下表即是我的投资回报估算表,主要思路是:以各类条件下的最低工资水准作为参考,得出一个留学期间及留在海外工作所能得到的回报水平。
以荷兰为例,在校期间如果半工半读,最少可以赚3万;毕业后预留1年的签证有效期,找工作的话及时是工资最少的兼职也可以赚到16万;如果能在期限内找到一份稳定工作,那么可靠估计的收入水平是1年赚25万。也就是说,我可以在2~3年内就把留学的成本赚回来。
当然,还必须要考虑到当地的生活成本问题。留学前两年的生活费是预先付出的,所以兼职打工的钱可以直接弥补成本;而此后的工作期间,经过计算,每月可有3~4千元人民币,每年4万左右的余额(比我现在的年薪还高)。如果再考虑到,我通过实习的途径及各种努力而进入大型企业而得到的薪水,那么回报是非常可观的。另一方面,我的计划是在国外企业历练一段时间然后再回国,毕竟我的主战场还是在国内。而回国后理所应当的我会选择一些大型外企或国内名企,工资水准也是和国外同步的。
不过即使留学回报水平这么高,却仍有很多海归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这点我并不否认,但那毕竟是少数,我有更大的把握确信自己可以做的更好。
留学风险
为什么很多海归找不到工作,而我能确信自己可以做好呢?这并非盲目的自信,而是我通过仔细考察那些失败的案例,然后对比自己而得出的结论。
在经历过种种失败后,我学会了:决定做一件事之前先要考**虑它的风险性,再决定要不要去做。**花费了大笔资金和精力留学后而回国找不到工作的案例也比比皆是,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他们会失败。
很多人都是从来没工作过就被送出国了。所以在专业的学习中,他们很难把理论真正融入到现实中,导致工作能力不足而被淘汰。
经常听到有类似美国博士回国摆地摊的新闻。实际上经过调查就会发现,他们并不是能力不足,而是期望太高——如果不给他们每月十几万的工资,就宁愿去摆地摊、卖菜。定位的不足导致了他们的失败。
很多国家的留学政策要求留学生毕业后必须立刻回国。因此没有机会留在当地参加工作以体验优秀的企业环境。这样一来,工作能力的优势也会低很多。
很多国外专业在国内是不使用的,如在国外学法律和会计的,就不能应用在国内,就业市场极小。而我所选择的商科却是具有很大的适用性,而且先进的商业理论与技巧在国内大型企业也是很受欢迎的。
这就是看个人的学习能力了,如果自己不好好学习那么再好的教育也没用。
很多国内学生并不喜欢国外学习和生活,就会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所以自身的动力和目标都不足,这也是造成留学失败的原因。
在当地找不到工作的风险。的确,目标放在竞争力极大的高薪职位会容易失业。但如果降低身段,以基层职位和实习生身份往上晋升才是更稳妥的。
总体来说,这些主要失败风险我都可以避免,所以毕业后的优势是明显的。
留学蓝图
此时的我,正好是30岁。
我可以充分的利用30岁之前的这5年时间,为即将展开的30岁生涯献上一份大礼。在那之后,我就可以凭着自己的国外硕士学位和国内外工作经验为砝码,找到国内的大型外企或者大型管理咨询公司,面试咨询师的工作。然后在努力成为管理咨询领域的Master后,着手准备创业事项……
对我来说,一旦留学计划得以实现,可见未来是非常光明的。我就可以重新回到人生的正轨,名正言顺地靠实力与全世界的精英同台竞技,获得我应有的高薪酬。
如果无法留学怎么办?
如果无法留学,就意味着我去大企业的路途极具坎坷,梦想的实现可能也接近渺茫。但人生就是如此,没有什么是必须达到的,总会有绝望的时候。而现在还没到背水一战的时候,聪明的人就会提前连退路都考**虑到。**
关于退路,我准备了上、中、下三策:
上策
这仍是最接近目标的路径——进入大企、外企。而我唯一能跨入门槛的机会就只有:『英语』也就是说,通过考得优秀的雅思成绩,加上我的工作经验和本科学历,申请几家大企业实习,然后以此为基础去应聘更理想的公司。
如果因为生(méi)存(qián)因(chī)素(fàn)而走不通的话,就只能再次放弃上策而不得不选中策。
中策
到这里为止,中策仍是比较理智的选择,只是里面少了很多我擅长什么和倾向什么的考虑。暂定为全职就业和创业两条路。
全职
锁定为猎头职业。前文对猎头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讨论,说明了这个职业工资比较高,而且门槛不高,晋升路线又很清晰。所以作为全职就业的第二优先选项。
创业
对我最有利的是软件开发创业(锁定为App**开发、Filemake**企业级应用开发)。
我深知,以目前状态而言,软件创业是远不够火候的,这也是在前文中被淘汰的主要因素。如果没有办法的话也只能试一试了,作为一场的赌博来对待。
选择app开发是因为比较适合我的性格——喜欢创新,又能帮到很多人。这条路的问题在于,app开发的学习对我完全属于未知领域,学习成本比较高。
选择Filemaker企业级应用,是因为我刚刚接触filemaker,发现了其巨大的市场价值和未来前景。如果我精进一下这个应用的话,是很容易在各方面得到推广的。最起码精通filemaker是不用愁吃喝的了。
如果还是会因为生(méi)存(qián)因(chī)素(fàn)而走不通的话,就只能沦为下策。我希望不要走到下策这一步,因为那就是一个大坑,过往的那些年我已经掉进这个坑太多次了。
下策
无原则就业
也就是说,只要能有工资,是个工作就行。完全不考虑职业规划,也不考虑适不适合,只要能混口饭吃,有钱发就行。
可以考虑的是互联网开发,即PHP网站开发等。这条路比较好入门,对于有开发经验的我来说较为容易。
还有就是做各类兼职(餐饮业除外),勉强过日子。
无底线赚钱
为了生存而不择手段地赚钱,不考虑前途等因素。主要可以锁定为:帮助家人创业赚钱、从事销售职业赚钱。
虽然家人的公司有很多机会可以赚钱,我也确信能够出一把力帮他们利用更多的机会赚更多的钱,但是所有的行为我几乎想不出除了为了赚钱还能有什么。锻炼?说起来的话,我在家写这本书都比那个锻炼要多。走这条路,无非就是能够更多、更早地练习商业层次的社交,而我认为:
过早的注重向外的社交,只会让自己失去向内提升能力的最佳时间。
然而,如果实在没办法的话,这也不得不是一个选择了。
这同样是重外轻内的路线。销售实际上是我最避之不及的职业,恨不得有多远滚多远。主要是由于性格原因,以及曾经想要尝试一下销售结果惨败的经历造成的。让我选择这条路的唯一理由就是:我急需一大笔钱,比如留学。因为我实在想不出比销售能更快速赚钱的职业了(赌博投机类的不讨论)。
所以,可见无底线地赚钱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同样具有非常高的难度。如果连这一步都做不到的话,我可以说已经对人生抱负完全放弃了。一个堕落的人又能怎么样呢?那就只有下下策。
下下策
这也并非是一策,更谈不上计划,而是堕落到昏天暗地,也就是一种混吃混喝,生死不能的状态。如果我沦落到这一步,基本上也就人生无望了。
在我们想好好的过日子的时候,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理论误导着我们——或是来自从小父母的言教,或是来自同伴,或是来自同事,甚至是来自社会风气。而这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迷失了自己,忘记了自己最初的目的。
比如说,我们到底为什么学习?又是为了什么拼命赚钱?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好好学习,挑一个热门专业,上一所好大学,进一家好企业,讨好上司,维护关系,升职,跳槽,赚更多的钱,买一套大房子,等等等等。这样做到底是为什么?这真是我们自己所希望的吗?
也许不会有太多人去想这些根本性的问题,“想多了也没用”。
但我认为不是的。
人生难免有遇到困难的时候,这种时候往往使人迷茫,使人不禁去想:我为什么要坚持?为什么非要克服这些困难?
如果这些最基本的问题都没有想明白的话,就容易走歪路,容易在一条困扰自己又不得好处的道路上前行,而大大的浪费了我们短暂的人生。
就拿钱来说:有些人鄙视钱,觉得它太俗太恶劣;有些人又觉得它太重要,穷尽一生只去想怎么赚钱。然而,他们都把钱想得太简单了!有了钱就会腐蚀人心吗?不是!有了钱就能功成名就吗?不是!
他们都忘记了,钱只是一个工具,一个功能强大的工具,就像无限剑冢一样,必须要你有能力驾驭才行。如果你能驾驭,它就会帮你实现愿望;如果你不能,那么就只能被其反噬。
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己!在于自身能力的修养!
就像很多影视作品描绘的那样,贫困潦倒的人总以为现在突然有了一大笔钱就好了,我就成功了。但也许当他真的拿到钱后才知道,其实结果是一样的悲剧,甚至会更惨。
要说明这个道理,我很想画一副插画,场景就是一个瘦小的人拉着一个比自己还大的钱袋子,艰难地前行。这幅画的另一边是一个壮汉轻松地提着一个同样的大钱袋悠闲漫步的样子。
一个瘦弱的小人拉着比自己还大的钱袋,日后发展可想而知。
而旁边壮汉,就是这个社会中的强者了。
在思考这个场景的时候,我又想到了一个概念——花钱的效率问题。
假设,花钱的效率 = 事物的价值 ÷ 花费的金钱。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说花销与效率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说,你花了十万买一样东西,而他只花了一百,显然他的效率要高得多。
所以,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自身的能力。
我愿意当那个壮汉,在别人拼命拉着钱袋的时候,我待在原地锻炼身体,等身体强壮后再提着钱袋飞奔着超过前面的人。
有些人对我说过,为什么你不能一边创业一边提升自己呢?我认为,这就像那幅画里的小瘦人以为自己可以一边拉着大钱袋一边锻炼自己的肌肉一样荒谬。所以我从不羡慕那些二十来岁就获得A轮百万千万投资的创业者,你们只看见了他现在的光鲜,谁又关注了几年以后的他们是怎么样呢?
所以我又要说到那个问题了——概率。
为什么要放弃走胜算高的大路而偏要关注那条英雄者凤毛麟角的小路呢?
我理解,一方面是因为懒惰——不愿意面对社会上大多数成功者那么复杂的成长路径,容易被新鲜和奇葩的成功方式所吸引;另一方面也许是因为,社会上大多数的成功者都普遍低调不为人知,常出现在新闻里的奇葩却被误认为了正常的成功方式。
在我看来,这也是一种迷失,是一种思考上的懒惰导致的迷失。
如果能想通诸如“钱是什么?”、“为什么我要努力赚钱?”这类的问题,我们有怎么会这么容易就陷入迷失呢?
那么,钱是什么?钱是一个工具!为什么要努力赚钱?因为要实现某个愿望!为什么要买房?因为可以和家人安宁地生活在一起!……
这一系列的问题和解答,明明都是应该烙印在我们心中的,为什么我们却常常忘记呢?
实际上,这篇后话,就是我内心中的咆哮!明明是那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就有这么多人不理解我呢?人生的目的就是这么简单,我只不过是很清晰地一直冲着那个目标走着,只不过是为了解决中间各种曲折和坎坷而曲折前进而已,为什么却被误解成了离经叛道和不务正业,甚至是没有目标?!
我总是向家人、向朋友解释我自己,说我有大计划,我有战略的,我有布局啊,等等等等。但我往往解释不清,也没有机会解释清。这就给人造成了一种眼高手低,空说大话的形象。还有好多人不喜欢我总谈这计划那计划的,说计划没用,真正去做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不是的!我不是一个说空话的人,我才是一个真正的实干者啊!只不过我不愿意当一个只知道傻冲的莽夫而已,试问,我制定过这么多的大计划,可曾有哪次犹豫而不执行的?
这本书恰就是我写给自己的一本执行指南,也是我对自己的一个辩白。
当我认为自己无能时, 看看它 当我为前途而迷失时, 看看它 当我因金钱而浮躁时, 看看它
Xie·Xiaobo 2014/12/10
相关资源备份: 《如何正确地分析谢小波2014》.pdf 如何正确地分析谢小波2014.docx How To Correctly Analyze Xie Xiaobo 2014.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