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quincyhu / ziguang.github.io

ziguang文章集合
0 stars 0 forks source link

山核屋里的痴言错语 #12

Open techquincyhu opened 1 month ago

techquincyhu commented 1 month ago

山核屋里的痴言错语

山核屋,是这里的专有名词。大多数经营山核桃的农户,都得在他的辖地盖一个棚子,雅称山核屋。用以放置工具和机械,有的还得安置锅台和床铺,并存放餐具和生活用品。 我的山核屋很简陋,以茅庐代瓦,只能称棚子,然而它却能让我流连。 那是一个春日,趁早到了那里。乍到,极目远眺,漫山遍坞星罗棋布、数不清有多少棚子,但见它们都若隐若现于林丛,稍有集中处,倒像一个小山村。须臾,但见“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不是?蒸腾荏苒的雾霭,远处村庄上空袅袅升空的炊烟,目下郁郁葱葱的山峦,头顶湛湛无垠的蓝天,身边的微风送来扑鼻的花香,叽叽喳喳声中传来山崖百鸟的啼鸣,这一切都掺和着山岩那边送来的晨曦,映得人们朝霞满面,一派天气晴朗、惠风和畅的春意,挠得人们安无意气焕发、不负韶华之感。 一整天的时光,白驹过隙,因路远,太阳西斜,本应当歇息返家,不料蓦然抬头,天气乍变。顷刻云雾滚球,随即一声闷雷,顿觉天裂石开,风雨交加,来不及躲进棚里,已是全身淋湿,棚外洪水如同决堤而袭来,幸亏开垦成阶梯式山林地植被得以保护,料无滑坡塌方之忧。没带雨具却遇上“三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我只得住棚过夜。烧水泡方便面为餐、栓门裹衣倒铺而睡。囿于身境,仰观棚顶,油然有思,沛然所想,这不就是体验着当年(1945年正月和1947年初冬)两次“走兵”的经历?好不容易恍惚入睡,却听棚外似有怪声,而且由远渐近,不免有惧,心想莫做亏心事,何怕鬼上门。难道真的要见鬼?硬着头皮向窗外窥探,片刻,正好一阵雷电闪光,趁光望去,树上有一群嘶吼的鸟,样子绝不是猫头鹰,小巧玲珑(后来经询问和查图,得知是鹁鸪,专门在雨中或雨后棲树呼偶觅伴),恐惧之际,又有道道亮光刺眼而来,真的冒了冷汗。但突然想起老农说过,漆黑夜晚,禽兽的眼珠像手电刺眼,叫做“猫眼三变”。更糟的,棚顶漏水,茅庐被掀,真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批天下寒士俱开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此时此景,又如李后主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也。 有形有色的事物固然耐人寻思,而看不见的无形事物,难免令人捉摸难解。 趁着闪电光望去,附近的古刹——祖师庙遗址亮在眼前。它是童年牧牛的场地。对它,再熟悉不过了。它是一方土地的山神,身穿麻布衣裤。庙后有高耸的山岩,石属金,金生水,每逢干旱,禾苗枯涸,村民结伙抬它出山,并取庙旁涧水泼晒引路,并以鸣炮轰隆惊天而求雨,很灵验。在靠天的吃饭的年代,它是农夫的救星。记得10岁时,跟着村民去抬祖师菩萨求雨,南下干部也制止不了,孰料真的大雨泼地。有一个小同学为这事写日记,把这位区委写成“区尾”。关于这尊菩萨,还有它的一段传奇。它原来被供奉在附近的清凉峰支脉龙塘山寺庙。某年大旱被抬去求雨,从徽州府城游到渔梁坝,结果此坝上游至城区段下了大雨,老街淌水一尺多深,而菩萨未到的地方滴雨全无。其后,府官企图留下菩萨,出了个馊主意,请工匠雕刻十七尊同样的菩萨,并将十八尊菩萨装饰得一模一样,让人分不出哪尊是真身菩萨。抬回菩萨的头天晚上,随行的和尚得了一个梦,菩萨跟他说,脸上有痣的菩萨才是我的真身。次日,和尚在十八尊菩萨面前踱来踱去,只发现其中一尊菩萨脸上叮着一只苍蝇,顿生灵感,认定这该是真身菩萨,就簇拥将其抬回寺庙。府官发现真身菩萨被抬,忙同下人追赶到一座小山,只见山巅大石头上有箭飞来,将府官乘坐的轿顶射落,他不敢再追。后来这小山叫追府山,大石头叫船石。后来,这尊菩萨被运到庄二坞(现在人们把它误称为庄连坞)。 雨歇了,天也快亮了,启明星高照,流星划空,南斗六星渐暗,北斗七星远息,万籁天边,天空鱼肚晳白无瑕,寂静的深山迎来了新的一天。 体验了不眠之夜,余思依然未尽。有形和无形的境界,至今一直迷惘不解。可不是?除了求雨,诸如抽牌算命排八字、求签许愿愿要还、掐课摸骨看风水、收吓叫魂端夜饭、五行八卦拣日子、梦通赶鬼阴阳车、求子求寿念阿弥、门神桥神放门闩,天地山神过路“客”、社庙亭殿管人间。更有“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吵夜郎,过路君子念一遍,一夜睡到大天光”真能使孩儿日长夜大保平安。不一枚举,一切叫人嘘然。而如今风行的光波声波电磁波、声频视频手机塔、网路信息大数据,变幻的世界固然让一些人认为不可思议。一切肉眼看不见的东西,就能说不存在吗?相反,应该说不一定不存在,“信者有不信者无”,真是一个伟大的悖论。 山核屋,如果换在趋炎附势的潮流,既可以让人“穷在十字街头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之叹。亦或可让老朽“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之境中之人能“久居则安”。因它可让人远离嚣噪,或可让低微平庸之夫异想天开,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去国还乡,忧谗畏议,心旷神怡,宠辱皆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为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公云云。百读不厌、朗朗可口的古训,只有山核屋里的痴人或可从斯文的语境升华到幽冥的意境。 “错”有一义即杂而乱,本文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