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quincyhu / ziguang.github.io

ziguang文章集合
0 stars 0 forks source link

荆州上胡家明经胡氏总祠五义堂排行浅说 #28

Open techquincyhu opened 1 month ago

techquincyhu commented 1 month ago

荆州上胡家明经胡氏总祠五义堂排行浅说

如今吾辈所能看到的宗谱为本村偶有几家所珍藏,乃光绪十年岁次甲申(1884年)五义堂先贤70人所续修。 细心读览,发现“排行”有蹊跷。有的藏本,排行这一页空着,有的藏本用不同的纸不同的字体充塞,像是为了如约按期出版,版印之后补上去的,不得其解。倒想起了爷爷讲给我的传说:爷爷(40世能昌)的爷爷(38世良侃)、良侃的父亲(37世忠义)及其爷爷(35世法守)分别参与了光绪甲申和乾隆壬午修谱。按祠规谱律,迁到别处的支派,其排行须从原祖祠承袭。光绪那次修谱,时当灾荒饥寒,或是世道不平,兵痞挡道,芳塘遥遥,考水迢迢,谈何容易。 爷爷的话也是从他的上代听来的。如今我也当了爷爷,得把这些留给孙辈。 爷爷的话,口说而已,还得以史实作证。 据考,芳塘在清朝只有两次修谱。康熙57年岁次戊戌(1718年)修成统宗。乾隆廿七年岁次壬午(1762)。后者规模宏大,足有112人参与合修成联谱(也叫大统宗)。上胡家五义堂、下村党叙伦堂、下胡家五经堂及其他从芳塘迁出的子孙都派人参与。由于诸多原因,从那时起芳塘不再见有修谱。 谱载,29世仁兴公,生于正德己巳1509年,他率家从芳塘辗转迁来上胡家。31、32、33世的排行袭用了芳塘的“廷、正、邦”。本乡下村党下胡家的迁入祖为31世廷爵、廷鉴俩和小弟廷育,其排行也是沿用了芳塘的排行。 五义堂的34世,多用金字旁也有用宝盖头的,三房用‘德’字,五经堂用‘启’字,五义堂的35世多用三点水,36世多用木字旁的字眼作排行。据芳塘宗谱,其35、36、37世分别用士、应、焕。而据“五经堂”某家族的清明簿可得知,他们也是用士、应、焕。老屋下的36世应华公是从下胡家迁入。如今“应华公祠”犹在。(民国八年该宗祠宗谱) 上胡家五义堂的排行“世效忠良,学能成,其名广达;家传孝友,本先立,斯道大生。”(句读为本人所加,正确与否,请指教)的由来,难以考究,(只可恨老祠唯一保存的一部《大统宗》被红卫兵烧毁),我想是吾祖不愿雷同于芳塘的排行(士、应、焕)而自拟的?是宗族人丁繁多、宗祠格高得到了考水总祠的认可或指定袭得? 排行“世效忠良学能成其名广达,家传孝友本先立斯道大生”,她以楹联的方式,最早见于原五义堂后进寝室神主排位间的石柱上。老祠曾于嘉庆十二年岁次丁卯(1807)整修,同治十二年岁次癸酉(1873)重建。老祠珍藏着上述《大统宗》、光绪宗谱、神主、“廿四孝”及其裙板荷花雕刻(和、荷谐音象征和谐)、石柱排行楹联等等宗族文物统统被砸、被抢、被烧,毁得无影无踪。 统宗毁了,排行没了,一个没有古老文字的家族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芳塘排行“廷、正、邦”之前是什么、“士、应、焕”之后是什么已无从考究。上胡家的五义堂 ,下村党的叙伦堂,下胡家的五经堂,芳塘的九个支祠[俗称九凤厅]和总祠惇伦堂她们的34世公认的正统的排行是什么?因为统宗烧了,不得而知。留下了一个历史大空洞。难怪有人说世界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它不完满,留出了给人思考的时空。- 2009年村中17人,2010年清明,村中23人去芳塘修理2祖坟时,发现那里有不少几处古坟的坟面石上有效某某的祖先名字。 十年文革,毁灭了多少中华古文化,象征真、善、美的排行,怎能被假、恶、丑的文革红卫兵所理解: 排行是文明史,彰显着家族的辉煌历史; 排行是里程碑,承载着家族的艰难历程; 排行是指航灯,她以家规族训,教导子孙如斯为人处世;宗族的兴衰离不开教化,教育从孩子开始。一个好的排行辈名,时时叫、天天喊,是她一辈子的座右铭,也是她人生价值的奋斗目标,能说按排行取名没有一点作用吗? 排行是尊老爱幼的乐园,千年宗族莫分贵贱、不嫌贫穷、不记旧怨、共聚一堂,沐浴和谐的阳光。 晦去荣来,如今,排行仍然屹立在五义堂的堂皇石柱上。好了伤疤不忘痛,她仍以铮铛的千金字字,深蕴的题意,体现出宗族的文化素质和崇高的道德修养。 明经的子孙凝立在石柱的排行前,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