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leaper128 / timeleaper128.github.io

0 stars 0 forks source link

用力漫评:《主播女孩重度依赖》与《新世纪福音战士》 #117

Open timeleaper128 opened 1 month ago

timeleaper128 commented 1 month ago

  《新世纪福音战士》之后的精神续作,《主播女孩重度依赖》应该算一个。作者竭尽全力劝人远离互联网的样子,像极了庵野秀明为了让宅宅们获得快乐,为了人的“补完”而劝人脱宅。   《INTERNET YAMERO》这首歌,比《INTERNET OVERDOSE》更加大胆——神鬼莫测的躁狂RAP段,啸叫,杂音,仿佛真让人来到了互联网“鬼域”。中间那段RAP,没听的时候我真没想到会那样演绎出来——就好像作者真的得过躁狂一样。这两首《主播女孩重度依赖》主题曲,都表达了同样的主题——在血淋淋的互联网中渴求真实,用破损的喉咙和病态的精神索求真实。   20世纪末的庵野秀明,见证了ACG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多的人在ACG中见到了他们的完美世界,通过虚幻的镜像满足了内心深处的各种愿望,连角落里那些深不见底的欲望也被唤醒、被肯定——于是便有了宫崎勤事件。美少女和新世界,这本应是令人高兴的事情,为什么会产生危害呢?   这是因为,ACG描绘的美好,与现实世界呈现出了严重的二律背反。这不是ACG的错——人们总要沉迷什么,来与现实保持距离;毕竟不是每个人一辈子都能在现实人生中找到成就感。中世纪的时候,人们也要读骑士小说,于是有了堂吉诃德——到了现在,人们有了ACG。   虚拟世界里,大家就算有矛盾和冲突,也可以靠爱和信念和解和成长;就算有怪物和魔王,也会被勇者的利剑给斩断;就算有生死离别,它们也都是有意义的,是被珍视、被认可的。但现实完全不同——矛盾和冲突往往不可挽回,破镜无法重圆;怪物和魔王千变万化永恒不败,似乎永远骑在人们头上,还会顶着正义的名号;甚至连生死离别也无足轻重,作为社会基石的普通人得了重病只需等死,在富人眼中也只不过和二三十万的赔偿金对等罢了。ACG与现实,就是有着如此天差地别,与这个后资本主义时代有着如此的悬殊,使人难以适应。   一个人,是难以长时间处于矛盾中的——他必然会倾向于矛盾中的一方,才得以安稳。ACG爱好者中,放弃融入社会而啃老者,得幸福;脱宅而取得事业和爱情之胜利者,得幸福。最痛苦的是哪些人呢?是既不断地依赖ACG而从中获取精神养分,又不得不躬耕于现实从中获取物质支持的人。这群人往往有着这样的特征——他们认为爱情、友情、成就感这样的精神奖励可以由ACG满足,而现实由于太过糟糕所以只需要“忍受”就好了。于是,他们便会发现,ACG中的精神奖励终究和现实“不太一样”;而越是“忍受”现实,就越是会被现实凌辱,越是会输给那些全身心投入现实的人。   这就会导致“双重束缚”。精神病学有一个“双重束缚”理论——如果一个人做这也不行,做那也不行,那么他就容易发疯。比如家长看小孩不做家务便贬低,做了家务却也要吹毛求疵毫不肯定,这样的例子多了孩子就会出精神问题。“双重束缚”就这样,被ACG和现实应用在了宅宅们身上:宅宅们从小也和别人一样接受了社会规训,明白了“在虚拟世界寻找真实感”是有问题的,潜意识里抗拒完全融入ACG,不想完全肯定ACG,总是会自我贬低,比如嘲讽自己是“二次元”;而另一方面,他们又难以接受现实,毕竟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等各种事情与ACG相比,就实在是太过不完美甚至恶臭了——于是他们陷入了两难境地,受到了双重束缚。最后,就会导致发疯。轻则出现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重则患上精神疾病。   我们可以将上述内容归纳为,“二律背反→双重束缚→精神错乱”。   庵野秀明正是看到了宅宅们注定面临的悲剧,便设计出了碇真嗣这一形象和他所遇到的人和事:他失去了母亲,又不受父亲肯定,缺乏精神上的归属感;他不能与绫波丽交心,又不被明日香垂怜,缺乏情感的倾诉渠道,没能拥有通过自我排解治疗自己的机会;他为NERV尽心尽力,听从安排,却没有获得什么奖励,黑锅却要让他背了,在事业上也陷入了严重的双重束缚困境。   庵野秀明又为碇真嗣安排了一种生活方式:逃避人群,回归自我,臆想——这与宅宅们沉迷ACG的行为又何其相似。但这终究只是“过渡”手段,最终他还是来到了这条路的终点——精神错乱,或者说,把一直在逃避的选择做完,寻找“解脱”。NERV把绫波丽当工具使忽视她生命安全的时候,他选择用初号机破坏NERV基地发泄;再也无法忍受在NERV的生活后,他选择离开NERV,抛弃NERV强加给他的责任;在他回归NERV而面对“人类补完计划”的真面目,进入自身内心世界的时候,这样的错乱就表现得更明显了——他在回忆中打转,臆想了性爱,臆想了亲情,臆想了各种精神得到满足的可能,准备接受补完,彻底抛弃自我。我认为,这其实是在暗示一些宅宅们的坏归宿——自我了断。   但庵野秀明没有杀死真嗣。他给出了一种解决方案——让真嗣接受自己的错乱,倒着走这条路,由“错乱”重新走回“矛盾”,然后直面现实。在TV版中,这表现为众人的“恭喜”,臆想消失,人们以他们原本的样子出现在真嗣面前接受他的新生;在新剧场版中,这表现为真嗣在世界需要他的时候毅然担起了责任,靠真诚的心戳破了比他更脆弱的老爸心中的臆想和妄念,并最终放下了对绫波丽和明日香的执念,接受了玛丽的爱,来到了通往现实的车站,下定决心用自己的力量与他人建立联系,靠爱来面对现实。   这就是庵野秀明送给宅宅们的话,这就是“再见了,所有的EVANGELION”——如果你陷入了错乱,来到了“路”的尽头,就试着往回走吧;你所厌恶的起点,才有着真正的终点。   说回来,我们继续讨论《主播女孩重度依赖》。庵野秀明也许料不到的是,互联网是比ACG可怕的多的恶魔。对沉迷ACG的宅宅也许只需要以过来人的身份真诚待之、循循善诱地进行引导——但是当代互联网培养出来的“后现代解构战士”们所面临的困境早已超越了ACG给宅宅们带来的困境,互联网讨论环境给人造成的精神错乱已经到了ACG难以企及的程度。饭圈人士们已经把打榜、做数据、与对家互撕等恶劣行为视为了圈子的潜规则;恶俗者们已经把开盒、造谣、引战对立带节奏当做了互联网讨论的起手式;“骄傲男孩”们早就习惯于玩贴吧烂梗、查成分、开地图炮、歧视与物化他人、阴阳怪气地使用各种隐喻;“骄傲女孩”们也擅长身份政治,向社会索取特权,用“轻奢”的消费主义生活支撑起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最后尊严,通过学习如何对人进行道德绑架和CPU来抬高自身。而《主播女孩重度依赖》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个患有躁郁症的女孩因为无法进入现实,而成为了互联网主播,在互联网中寻找自己,又在这过程中学会或者没能学会和互联网这头恶魔共处。   互联网社区是一个可怕的地方。人们随时可以在这里发表观点,而不需要过任何脑子;它更接近人们的情感和本能,而更远离理性——这里简直是精神疾病的乐园。上网冲浪,就总会有人告诉你“这个不行”,然后你会发现另一群人告诉你“那也不行”——更可怕的是,这些人似乎对自己的观点抱有绝对的信心,将反对者视为死敌,不择手段进行打击;毕竟他们正是最为自我中心,所以在这群体里声音最大,论战中结下的仇恨也会将他们变得越来越极端。这就会给人造成双重束缚。但是,如果你选了边站,就能避开精神错乱了吗?不,你可能会陷入“群体极化”。互联网群体会不断地将最极端、最容易诱发人的错乱、最缺乏直面现实的理性的信息推到你面前,重塑你的观念,让你的认知与现实偏离,使你患上另一种精神错乱——如果说双重束缚会导致人的判断能力失调,那么群体极化就会导致人的认知失衡,从而诱发偏执症。   《主播女孩重度依赖》的作者,正是看到了互联网的这一可怕之处。但光是这,还不足以让这部作品诞生;互联网还有另外一个可怕之处——那就是与“ACG-现实”的困境结合了起来。许多人在现实中无法获得足够多的满足感,甚至常常面临挫败,于是会像选择ACG一样,沉迷互联网。发现问题了吗?许多互联网沉迷者,反而是最不适合沉迷互联网的人——他们身处于一个危险的地方,本身却是一个最为脆弱的人。互联网这只恶鬼披着美丽的画皮,为他们提供满足——当他们上瘾以后,才会发现自己不得不面对互联网的恐怖,才会发现互联网因为非理性而慷慨地提供奖励,也因为非理性而恶毒地散布惩罚。他们必须选择一种错乱方式,否则怎么选择就由不得他们了——最后,大家一起发疯。   《主播女孩重度依赖》只是塑造了一个事实上的普通人。她只是有一些不影响认知功能的精神问题,只是想要获得快乐和爱,只是喜欢打扮自己、展示自己,只是想要与人交流,只是也会有偏执和冲动、压抑和沮丧,只是也讨厌异见和批评,但终究只是想给大家带来一些乐趣——她只是不那么完美而已,这就足以让二十几个坏结局在游戏尽头等待着她。   这就是我们的互联网。它给每个参与者都穿上了一件外套,将它们变成了一件物品——或是美丽的雕像和人偶,或是丑陋的断壁与茅坑——唯独不能是一个完整的人。我们习惯于“使用”网络对面的那个人,给他贴标签查成分来肯定自己的智慧,给他订阅关注点赞来肯定自己的思考能力,给他发评论和弹幕来观察他的反应,给他刷梗和打榜来满足自己的群体认同,给他带节奏和复制粘贴烂梗来发泄自己在互联网生活中积攒的攻击性。   作者在警告网民们,互联网是一片恶土,人们在这里收获压抑,发泄躁狂,与歇斯底里症一同起舞——但可悲的是,许多人正是为了追求美好而来到互联网的,他们正是因为脆弱而来到这里,却也因为脆弱而被互联网伤害。不要再给互联网恶魔添柴加火了,也不要让自己再被互联网伤害了——从“这条路”往回倒着走,直面矛盾吧,直面自己沉迷互联网的原因,然后去解决它吧。   愿精神错乱不再是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