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pin34 / blog

个人博客, 博文写在 Issues 里
5 stars 0 forks source link

2021/07/16: 为什么 youtube 的广告可以免费关闭? #67

Open wangpin34 opened 3 years ago

wangpin34 commented 3 years ago

封面图

anatoliy-shostak-7oKJGTruwnA-unsplash Photo by Anatoliy Shostak on Unsplash

为什么 youtube 的广告可以免费关闭?

最近看到一个问题为什么 YouTube 视频的广告可以跳过?, 回答者从互联网厂商的角度阐述了为什么“可以跳过”广告。主要观点是,允许用户主动跳过,更有利于筛选潜在客户(坚持看完广告的)。从结果论来看,我相信回答的论证是没毛病的。如果厂商倾向于使用这样的广告模式,那一定代表其有利可图。

但是另外一个问题出现了,国外的可以跳过,国内的不能跳过,为什么两种南辕北辙的广告模式,可以同时存在呢?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当年风靡各大电视台的“疯狂英语式”广告”: “送什么?脑白金。” “送长辈,黄金酒!” “椰岛鹿龟酒到”

反复重复的场景,台词,概念,黄金时间反复播出,每条广告并不长,最极端的“椰岛鹿龟酒到”机会连5秒钟都不到。这种广告存在的意义,好像只是为了将一个名词(如脑白金,黄金酒,等等)粗暴的刻在观众脑子里,至于印象好不好,完全不重要。先占据你的记忆,后面的事情慢慢再来。

我个人是比较反感这种广告的,发誓不去绝对不买。但是后来也不得不承认,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确实起到了宣传的效果。即便我不买,也不妨碍有其他人记住了而且不反感甚至刚好有需求,转化率就这么来了。

互联网上面的广告也是类似的道理,不过采取的方式是更加长的展示时间。不管用户的心情如何,是焦急,是悠闲,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段冗长的广告过后,不管用户情不情愿,脑子里必然会留下印象。还是那个道理,印象好坏先不提,先把位置占住了。不会所有用户都反感,总会有一批人喜欢产品,然后产生消费。

所以,国外厂商优先的是“筛选客户”。而国内厂商看重的是“传播广度”。

而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下,用户体验却天差地别。这当然不是国内厂商计划之内的,“就是要恶心你”,只是具体计划产生的副作用而已。毕竟,如果有可能,没人会拒绝一个好名声。

听书 vs 看书

体验了两个小时的微信听书,效果嘛,很差。当然,这也许跟我选择的书类别有关,太干货的还是比较适合读而不是听。读的时候,我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的快慢来调节阅读速度,而听的时候,基本上就只能跟着语音的节奏。所以不是所有的书都可以听着“看”,要选合适的。什么比较合适呢?我觉得就跟看电视剧一样,选那些“水”一点的,跳一段也没关系的。 比如,武侠小说。

swift 进度更新

app 的数据部分第一阶段完成(下载储存,progress),本周开始学习 auto layout。接触 xcode 的 UI builder 之后,我感觉,其实切换app平台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学习一门编程语言本身,而是这个平台上 app 的 UI 部分。UI 本来就是 app 比重最大的,而且 UI 有特异性,平台的区别很大。相比较而言,现在的编程语言其实越来越同质化,长得越来越像。所以跨平台的最大难度并非编程语言本身,而是平台特性,尤其是 UI 部分。

所以也能理解 phonegap/cordova,乃至后来的 react-native,flutter ,都不约而同的在跨平台 UI 上花费那么多注意力。而且,react-native 提出 learn once,use every,学习一次,到处使用,好像并不跨平台,但是依然有吸引力。如果存在一种技术可以用同一种语法编写不同平台的 UI,那真是太棒了。只是,目前来说,native 依然无法被完全取代。从商业利益上说,Apple 也不会允许开源的跨平台方案取代 swift。这也是为什么我选 swift 的原因。swift 有多少优点什么其实不是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