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pin34 / blog

个人博客, 博文写在 Issues 里
5 stars 0 forks source link

2021/08/06: 游戏是精神鸦片吗? #70

Open github-actions[bot] opened 3 years ago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3 years ago

封面

zongnan-bao-bfkRVpafkW0-unsplash

Photo by Zongnan Bao on Unsplash

游戏是精神鸦片吗?

最近,关于游戏是不是精神鸦片的讨论又一次成为热门话题。为什么说又一次?在我有限的上网经历中,见识过太多太多关于对于游戏的批评,大部分批评点在于游戏对学生群体的负面影响,「沉迷游戏」,「荒废学业」,等等。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如果能够直接关闭游戏公司自然是最好的。这也难怪。中国的家长们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业,付出了太多的精力财力,对他们来说,至少在孩子进入理想的大学之前,精神是丝毫不能放松的,什么早恋,看闲书,甚至太多的运动,统统靠边站,学习成绩压倒一切。游戏,作为最容易「杀时间」的业余活动,自然被家长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

游戏最大的原罪在于「杀时间」,而且是及其容易的花费时间。花费时间也有容易和苦难的区别吗?当然有,看专业书刷专业题也花时间,但是你会「度日如年」,往往不一会就因为大脑高负荷而必须休息,take break,这也是为什么上课时间大多会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因为超过一个小时学生们大脑已经宕机了,讲了白讲。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很多冗长的会议,当然,会议不同于授课,会议的目的往往在于宣布消息,意志,思想,而非传授知识。但是游戏,尤其是近年越发「傻瓜」话的游戏,完全解放了用户的大脑,你往往只需要设定几个选项,游戏角色就能自动做任务,你要做的就只是在任务的节点点点鼠标。这样的活动当然是非常轻松的。但是,仅有轻松怎么可能吸引玩家持续的投入精力甚至资金呢?答案就是无处不在的奖励,在心理学上叫做正反馈。相比于体育运动或者文化课上极其难以获得的正反馈,刷过100张卷子但是分数提高不到两位数,游戏里只需要稍微用心注意操作,就能立刻获得奖励,比如击杀野怪掉落的金币,道具,或者等级的提升。在现实世界里,你可能永远无法体会到这种努力就会赢,而且赢得立竿见影的感受。所以,游戏玩起来轻松愉快,又容易获得成就感,为什么不多玩一下呢?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在文化课和游戏之间做选择,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了。文化课的目的是传播知识,如何科学高效的传授知识是文化课的核心,这个过程注定不可能轻松愉快。很多所谓的互联网课程用丰富的动画演示知识,这只是具象化了知识的结构,但是内化知识依然是痛苦的。而游戏根本就没有硬性的指标要克服人类头脑的局限性,甚至很多游戏的核心就是如何让玩家长时间的留在游戏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游戏公司可以雇佣最优秀的策划美术工程师,做很多事情来支持这个目的,更漂亮的画面,真实的模型,丰富的剧情,堪比大型即时大片。文化课怎么可能拼得过武装到牙齿的游戏呢?

很多家长可能会说,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将来出人头地,不一样很有吸引力吗,很爽吗?而且这种现实世界的高人一等明明是游戏不能提供的。可是问题在于,好好学习并不一定能考个好大学,即便考上好大学,985,211,甚至清北同复,也不能保证一定出人头地。万一学个天坑专业,毕业就失业,也是有可能的。这已经不是上个世界八九十年代那个机会遍地的时代了,清北同复高材生排队申请小学教职甚至街道基层岗位已经不再是新闻。家长们依然坚持用自己或者同龄人的成功经验规划子女人生的另一面,是很多以前固若金汤的三观已经轰然崩塌了。这已经不是高学历秒杀一切的时代了,在无数高学历人才被职场 PUA,被优化,被”向社会输送人才“的另一面,是更多的人在互联网上凭借过人的表演天分成为各个领域的网红,用新时代的办法飞速的积累原始资产。很多年后,另一批父母会更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主播或者网红吗?我不知道,谁知道呢?按照人类总是愿意用自己30岁前见识到的成功经验作为价值观的理论下,似乎他们有可能成为支持主播事业的一群家长呢。

所以呢,从新引力上讲,文化课拼不过,从未来的想象力上,文化课还是拼不过。家长们似乎除了动用权威,毫无办法,而从很多案例上看,即便动用权威,也只是稍微延缓一下子女「沉沦」的速度罢了。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高中阶段乖乖仔,大学变游戏迷?所以,家长们才会希望,国家能够出台政策,封禁游戏。从源头上切断子女玩游戏的可能。

这无可厚非。

但,只是这样吗?

我看到一则新闻,讲的是一个重点大学学生,大学疯狂玩游戏,多门功课不及格,毕业没有拿到毕业证,直接把行李搬进了网吧,这一住,就是8年。记者采访他的父母,问,“他中学的时候玩游戏吗?”。父母说,“他以前学习刻苦,从来不贪玩,一直都是个好孩子。都是游戏害了他!”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父母膝下的乖宝宝,一旦离开父母的约束,瞬间化身另外一个人。

最后,记者又采访这个学生,此时,他已经年近30,因为长期网吧居住,不修边幅,看起来非常憔悴。记者问他,“你觉得自己现在怎么样?” 他说,“我挺好的。”

我不知道还该说些什么。从现实上讲,我认为父母反对游戏无可厚非,从最后这个年轻人的身上,我却怀疑起这样简单粗暴的反对究竟是否真的正确。或许,父母们应该做更多一些,去了解为什么孩子们更愿意从游戏里寻找虚拟世界的成就感,而不是多做几道题,下次考试名字更好一点。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相比评价『游戏是不是精神鸦片』,更有现实意义。

读书

《哈利波特与密室》 我其实一直以为斯莱特林的继承人一章会公布哈利波特就是继承人。哈利会蛇语,分院帽也认为他理应属于斯拉特林而非格兰芬多。但我又错了。斯莱特林的继承人这里介绍的是伏地魔本身,霍格沃兹有史以来最有天赋的学生。这部也解释清楚了为什么海格当年被开除,又为什么被安置为猎场守卫。不过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精灵多比在开始的时候警告哈利不要回到霍格沃兹,这个对于马尔福非常重要吗?虽然有让我疑惑的地方,不过哈利三人推导出密室入口,以及怪物是蛇这一段,还是非常精彩的。

健身

继续原计划,没有加量。如果每一组都用极限速度的话,脚掌和小腿肌肉很快就僵硬了,我稍微降低了一些强度,慢慢适应。在锻炼的结束部分,进行1分钟的拉伸。

App

无。

编程

swift 方面,重构了 SessionManager,用统一的 Delegate,在回调里根据 task.currentRequest.url map 具体的 task,更新 state。 state 里使用原生的 Progress 替代了之前的几个属性。下一步计划,todos 走起,梳理 coredata + rxswift 细节,推一篇相关文章。

github action 方面,schedule action 并不保证一定 schedule 准确,delay 甚至 skip 都是完全可能发生的。官方建议不要用于生产环境,或者用其他更稳定的 schedule 通过 API 触发 webhook event 的方式来获得稳定性保证。小知识,schedule action 相比其他 action,执行优先级低,这是 schedule action 之所以不能保证稳定性的原因。可以将它想象成绿皮火车,虽然有明确的时刻表,但是实际上路,时不时就会被迫让路给快车,自然而然就晚点了。

我很早以前做过几个 web tool,做的很累,因为每做一个就得弄个 repo,麻烦得很。昨天我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突然觉得,lerna 不是刚好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嘛。在一个 repo 里放 n 个 web tool 源码,用同一份 build 来 build 多个 app,想想就激动。

lerna 还有另外一个妙用,我们公司有个私有 npm 里放了好几个重要的 lib,下载 lib 需要私人秘钥,非常麻烦,也不利于CICD。除了改造 npm registry 之外(这个不归我们管,没法做),还有另一个办法。那就是用 lerna,怎么做呢?将这几个 lib 的代码下载下来,在 build server 或者 docker 里做一个 lerna package。那些需要 lib 的项目可以再这个 lerna package 里build,npm 会自动寻找 lerna package 下面的内容。lerna 在这里起到了一个 转发 、mock 的作用。

推荐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