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menjoy / awesome-knowleges

汇总有用的知识
37 stars 7 forks source link

记忆心理学 #103

Open wmenjoy opened 2 years ago

wmenjoy commented 2 years ago

记忆模型

image 感觉记忆:心理学家假设每一种感觉通道(看,听等)都有一种感觉记忆,具有短暂和容易被替代的特性。 短时记忆:它是大量可能成为意识焦点的即时信息,容量有限为7±2个单位,短时记忆多变易忘,必须十分专注才能保证记编码进入长时。比如记陌生号码,通常拨完后就忘了。 长时记忆:成功被保存的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中主要是大量的有组织的知识,信息孤岛要么被遗忘,要么回忆不起来。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工作记忆、长时记忆”三者关系的简要描述:信息在感觉记忆登记,经过短时记忆编码加工,然后转到长时记忆中存储,而回忆是指信息从长时记忆提取到短时记忆。

记忆过程

记忆分为三个阶段:编码(信息存入记忆),存储(在头脑中保存)和提取(准确回忆信息),这三个过程也是决定高效记忆的关键。 1、编码 编码是记忆和提取的关键。“加工水平理论”指出,信息加工水平越深,它存入记忆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加工涉及越多的分析、理解、比较和精细化处理,那么记忆的效果就越好。编码方式大致分为两种: 简单复述:不主动思考信息意义,仅仅是简单重复。简单复述有助于将信息保存在短时记忆,但不能有效地转入长时记忆。 精细复述:主动思考理解信息,并将其与已知知识融会贯通。它能有效地将信息转入长时记忆。 认知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证实,记录有意义材料(类似精细复述)是无意义材料(简单复述)效率的十倍,而我们看书学习多是被动的简单复述。 精细复述大致三个策略(记忆关键): 一是挖掘信息本身的意义,加深对信息的理解。比如“海马体担当着关于记忆以及空间定位的作用”,很简单但很学术,可以将其转化为“海马体是个人的GPS系统”,很容易就能记住海马体的功能且不会遗忘。 二是将信息组织化。长期记忆基本都是组织化的信息,因此在学习新知识必须将信息组织化,将知识变得立体。最简单的方式是建立知识树,而按照目录建立知识结构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方式。 三是与已有知识和记忆建立联系,融会贯通。比如你在阅读这个记忆笔记,可将其中知识与已有记忆、经验进行比较、匹配,逐渐融合成新的知识体系,这需要更加深入的思考,但效果立竿见影。 2、保持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下图来自度娘),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image 研究指出,遗忘是生物本性,因此及时复习非常重要,但正确的时间点进行复习就会事半功倍,12小时之内进行复习效果最佳。 3、提取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大脑对每个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都会进行编码,对信息的组织(编码)程度是有效回忆的关键,编码的背景线索(联系)越多,提取时越容易。编码原则区分了“可以被提取的记忆”和“容易被提取的记忆”,当个体无法回忆某个信息时,并不意味着遗忘了,可能只是提取线索不对。有三种有效提取方式(提取也是一次记忆巩固,记忆关键知识点): 一是自我检测(问题思维)。研究表明,自我检测要比复述背诵有助于长期记忆和理解!自我检测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书本习题进行自我提问;另一种是自己编问题,比如在构建知识树后按照层级自我提问。 二是利用生成效应。比如向同学朋友讲解知识点,帮助他们答疑,主动写博客、写学习笔记,或者知乎答题等等。有经验的同学都知道,很多灵感都是在给别人讲题中产生!生成效应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自己主动思考、组织知识,这对学习和保持记忆大有裨益。 三是头脑风暴。这是我最喜欢的方式,就是每天给自己半个小时左右时间,或者散散步,或者沉思,然后在头脑中勾勒出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收获。

三、有趣理论

1、系列位置效应:学习时,我们对开头的记忆非常好(首因效应),结尾的回忆也非常好(近因效应),但中间部分记忆很差,所以在复习时应重点加强中间薄弱部分。 2、信息干扰。过去获得的信息对新信息的记忆更为困难(前摄干扰);新信息使我们对旧信息的回忆变得困难(倒摄干扰)。比如更换新号码,刚开始前摄干扰让我们对新号码记忆很困难,但当我们记住新号码,倒摄干扰让我们忘记旧号码。 3、元记忆。知道感(确信把信息存储在记忆中的主观感觉)是准确的,当我们确信知道某事时,一般可以相信自己的感觉。所以在考试时,可以重点加强对熟悉题目的思考解答,通常是能够得到正确答案的。 4、蔡加尼克效应。我们对尚未处理完的事情记忆更好,因为人们天生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打断任务(未完成任务)会加深记忆。所以,学习过程中经常休息一下,记忆效果更好。此外研究还证实,学习之后睡一会会提高记忆成绩。 5、情绪效应。当我们快乐时,我们会存储积极的事情,当我们伤心时,我们更容易关注和记住消极的事情。即处在快乐状态下的人对快乐事件的学习效果更好,愤怒状态下的人们对愤怒事件的学习更好。 以上是关于记忆理论的简单梳理,我从中确实找到了很多高效记忆方法,比如高效的编码方法,有效的提取技巧,等等,但有些方法对短期的记忆提升有用,对长期的记忆帮助并不太大,具体使用还需要甄别。以下分享的是我结合记忆理论和实际学习生活总结出来的一套记忆方法和习惯: 1、掌握知识是一个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而不是结果或产物。学习不等于将知识强灌入脑子中,而是要当事人参与到学习过程。要想真正掌握某个知识,仅仅是被动接受结果远远不够,必须要通过主动地吸收和推理,赋予知识以结构和意义,才能实现知识的真正“私有化”,也就是所谓的“记得住”。简言之就是:主动学习+理解吸收,这也是学习记忆总原则,否则任何方法都是镜花水月。 2、学习要“慢”。我曾经2天时间看完《爱的艺术》,之后写了篇日记总结:“快速”给我带来很大的压力,且收获不大,感觉更多的是一种完成欲主导,但对掌握知识基本没有意义,只能说是一种先睹为快,以及心理上自欺欺人的“成长”满足。之后我又花了很长时间重新研读这本书,并写下读书笔记。参见回答:你读过哪些很有味道的书? - 高太爷的回答。 3、善于做摘要,撰写学习笔记。以学习记忆理论为例,第一遍没做笔记,学完就忘记的差不多,如果从头再看一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但如果边学边做摘要,然后系统整理成学习笔记,6、7本书大约也就2万字左右,精华都浓缩出来了,再去学习就省时省力。但仅仅是做笔记并不够,深入学习掌握,还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将日常的收获、感想、体会不断充实到笔记中,以《理解人性》学习为例,不仅是书本知识笔记,还融入日常体会,不断充实丰富人性知识。参见回到:如何读懂人性,有哪些方法和相关书籍? - 高太爷的回答。 4、善于意义化、结构化知识。能储存在长期记忆中的知识,基本都是结构化的或对我们有意义的信息。以意义为例,有一个好久不用的QQ小号931971693至今仍记得住,就是因为简单划分后“93/19716/93”,19(7+1)6正好是1986,是我的出生年份,对我非常有意义。以结构化为例,我通常是根据目录建立知识树,让知识立体化,这一步非常简单也非常有效,记住了一棵树就基本记住了所有知识点。不过有一个问题,这样建立的一大块知识还是会在记忆中形成孤岛,如何与其他知识、其他学科建立联系,这就需要后续的触类旁通了,需要仔细的思考和相当的时间积累。 5、积极利用自我检测和生成效应。心理学家做过试验,自我检测效果要远远好于复读和背诵,更加有利于知识的掌握、理解,自我检测本身很简单,知识需要克服一点惰性。另外,生成效应是更好的知识掌握方式,要求我们不仅要接受知识,更要对知识有自己的理解,以自己的语言文字就行输出。生成效应有很多方式,比如向同学朋友讲解(学霸都喜欢帮人答疑),开设网络博客写心得体会(优秀的人基本都开设博客不是没有原因的),目前看,知乎答题也是非常不错的方式。 6、每天头脑风暴。每天给自己空出半个小时时间,或者散散步,或者沉思,在头脑中对今天所学的做一个梳理、再现,在头脑中整理出知识体系。这一点也是我最喜欢的和最大的记忆收获,效果非常好。其实随时随地都可以做,上下班路上,睡前,早起等等。 至此,我对高效记忆的理解介绍完毕,有关记忆方法和记忆理论也深深刻在我的脑子里,个人以为,我对记忆理论的学习过程就是“如何高效记忆”的答案:主动理解(编码)-->笔记-->知识结构化-->头脑风暴-->生活实践及思考-->答题整理。 以上。高效的记忆方法是存在的,这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但仅仅依赖高效记忆方法是不够的,必须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辅以主动的思考,汗水+技巧才是记忆王道,至于“高效”,就看你要速度还是效果了!

wmenjoy commented 2 years ago

认知心理学

心理学概述

image

认知过程

1. 感知觉(感觉、知觉、感知觉关系及应用)

image

2. 记忆(记忆概述、记忆过程、提高记忆能力,促知识巩固)

image

3. 思维(概述、过程、基本形式)

image

4. 表象与想象(表象的概述、想象概述、想象的功能、想象的综合过程、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image

5. 注意(注意概述、品质、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image

情绪情感与意志(情绪、情感、情绪与情感、意志过程)

image

第四章 个性心理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

image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能力概述、智力及其测量、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能力的培养)

image

人格(人格概述、气质、性格、自我调控系统)

image

第五章 社会心理与行为(社会态度、印象形成、群体心理)

image

wmenjoy commented 2 years ago

心理学效应

1、登门槛效应

你:能借支笔给我用下吗? 学霸:哦,给。 你:不好意思,顺便问一下,这道题怎么解? 学霸:这个简单,这样… 想让别人答应你一个较为困难的请求,不妨先让他为你做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后再告之真实请求。为使自己保有前后一致的印象,且帮人帮到底,他们答应帮忙的概率会更大。

2、沉默效应

希望别人对你说实话,在他说话时看着他的眼睛并保持沉默,此时相对安静的空间,会让有所隐瞒的他,感觉到压力,不自觉地对你说出实话。

3、镜像效应

当你在表达观点时,微微地点头,向他人发出一些积极的信号。你会发现,他们不知不觉地被你的意识同化,加强了赞同你的心理。

4、强迫选择原则

让一个人做一件事,不要给他是非题,要给他选择题。

把“你周末有空吗?”改为“周末要一起去逛街还是看电影?”来减少对方说不的机会,增加事情的成功率。

5、固定行为模式

请求别人帮忙时,能够讲出一个理由,得到帮助的可能性就越大。只要听到“因为”二字,哪怕理由微不足道,人们就会认为你是有理由的。即绝大多数人在非紧急情况下,都愿意给予一定的帮助,这是大脑做出的自然反应。

举个栗子:我想请大家给有用的文章点赞,因为我想你随时可以在动态里看到这篇干货,在人际交往中,用一些心理学的小技巧来保护自己。

6、黑暗效应

在黑暗的场所中,双方无法清楚感知对方情绪时,能够大大降低不安感,更容易擦出爱情的火花,比如约你心爱的姑娘去一个灯光昏暗的咖啡厅,绝对比去一个吵闹的大排档更能求爱成功。

7、暴露缺点效应

买了车子,要说分期还贷压力山大,车位费用太高、油价一涨钱包就缩水。

升职加薪,要说责任重大经常熬夜加班,秃头脱发健康堪忧。

你的小缺点会让你更受欢迎。人天生会对完美人格产生敬畏感及嫉妒心,他们更愿意靠近那些不完美的人,甚至产生同情心。

8、阈值意识管理

初进职场的年轻人,要降低领导对你的期望值。一些初进公司的新人总会表现得特别殷勤,以获得同事和领导的赞扬。随着日子流逝,领导能看到的闪光点越来越少,对其好感逐渐降低,那些新人也会因此产生挫折感,降低工作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相反,那些刚进公司时,表现平平,却偶有进步的员工,反而会留下更积极的印象。

不过,任何技巧在实力面前都不堪一击。因为能力才是核心竞争力。持续大量地阅读,能快速提升一个人的认知与视野,在职场中也能获得更多机会。如果你想读书却不太会找书,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铁木君】,我把这几年积累的3000本高质量好书都分享给你,相信你认真读完后,能让你在思维和表达上有不小的提升~

9、五分钟起步法

当你静不下心来做一件事时,给自己5分钟起步时间。你只需告诉自己:“只有5分钟,忍忍就过去了。”大多时候,你会发现实际上你坚持了不止5分钟。一旦大脑启动了5分钟装置,你会惊奇的发现,自己还可以专注10分钟、2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这个方法很适合拖延症患者哦。

10、身体语言运用

A.脚是最重要的身体语言之一,我们可以通过脚的状态来判断一个人的基本想法。当一个人面对着你说话,却把脚转向别处时,说明他想终止这次谈话;当一个人翘着二郎腿跟你讲话时,说明他对你的观点不太赞同。

B.初次见面,眼神交流过于尴尬?可以尝试看对方的鼻子,这会让你看起是在注视对方,又让大脑处于放松的状态,显得友好且自信。

11、暗示效应

A.想改变一个人的缺点,厉声指责不如以身作则。人容易从不经意的暗示中,做出相对的回应。比如你希望对方约会不要再迟到,你要坚持每次都准时到,并在对方偶然不迟到的那天,夸奖他,给他形成心理暗示。相信我,他早晚会改变的。

B.上台演讲前,提前30分钟到演讲地点转一转,并到演讲台站几分钟,让你的大脑熟悉这个环境,降低紧张感,可让你在演讲时更有自信。

C.紧张的时候多喝水或者嚼口香糖,会让我们获得安全感,从而缓解紧张情绪。

就像刷知乎时双击一下屏幕,可以防止手指麻木,缓解阅读疲劳。

12、前景理论应用

谈判时要注意分散收益,集中损失。即多次向对方抛出不同的利益点,一次性摊开损失点,哪怕其中有多处损失,人们也乐意接受。

这可以类比到我们听好消息和坏消息时的心情。

假如对方告诉你:“你生日我给你买了蛋糕来庆祝。” 接着告诉你:“可是今天要加班。” 接着又告诉你:“因为急着回家,忘了把蛋糕带回来。” 是不是整个人都不好了!这真是接二连三的打击啊。 但如果对方告诉你:“今天要加班,不能陪你过生日了。” 再告诉你:“但没关系,我还是给你买了蛋糕。” “明天给你补过生日。” 是不是心情完全不一样了,虽然有坏消息,却一直有好消息来弥补当下的坏心情。

当多个好消息汇聚起来后,所产生的核爆效应,会让人们有一种“收益>损失”的心理。

13、蔡加尼克效应

试着在纸上画一个圆圈,交接处有意留出一段空白。回头再看看这个圆,你的脑海里会出现强烈的意念:想把这个圆补全。因为人类天生有完成事情的愿望,善用这种心理会帮我们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

比如:你可以把手头的工作做一个进度条或圆饼图,当看到进度为75.6%,就会很想把它完成或补圆。

14、金字塔学习法则

教是最好的学,当你知道要去跟别人讲解一个事时,你会力求语言精简,且要点明确,这会让大脑在整理信息时会更有逻辑。

所以,尝试让自己多在公众面前演讲,几次下来,你会发现自己收获巨大。

另外,点赞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也是主动学习的一种方式~

15、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在亲密关系中,许多被不平等对待的一方,会受到性虐待、冷暴力、语言攻击等,可这些人还是会以爱为由,在对方的暴力行为里,找到微弱的甜头,回到那个伤害自己的人身边。

这些人往往都会说:“虽然他打我,但是他很心疼我。”“虽然他轰我出家门,却找了我一晚上。”因此,不要擅自去调解别人的家庭矛盾,有可能最后受伤的是你。

16、情绪管理法则

遇到想让你难堪的人,保持冷静是有力的武器。你的礼貌对待,会让他迅速成为对决里的弱者,沦为别人嘴里的笑料。反而动怒会正中别人的下怀。

17、从众效应

人们的判断标准容易受到群体的影响,并直接为他人贴标签。比如:

海归——英语好;

985院校的学生——聪明;

在看这篇回答的人——喜欢心理学。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靠近某个群体,来改变别人给自己的标签,并自发地做出一些行为,使自己所属的群体看上去比别的群体更优秀。即靠近英语好的群体,会努力学习英语;靠近爱读书的群体,会增加阅读兴趣等。

当我开始想明白这一点,就开始广泛向各领域的大咖学习各种技能,几年下来,也建立了自己的技能库,关注我的公众号【铁木君】,你就能分享到我积累已久的10W+精选PS、、手绘、EXCEL、PPT素材与教程的丰富技能库,业余时间花上个把小时,你也能掌握一些「隐藏技能」,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逆袭。

18、异性效应

心理研究中,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在有两性共同参加的活动,较只有同性参加的活动,参加者会感到更愉快。这是因为异性间的接触需求得到了满足。所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19、临近效应

人们总会更喜欢与自己三观契合,有共同喜好的人。一段感情的迅速升温,总是通过发现与对方共同的兴趣、或是学习对方的喜好来实现的。

20、重复定律

第一次见面想留下好印象,交谈时试试重复对方话语中的关键词,比如对方说他“今天晚饭吃了茄子”。你可以重复“茄子,好吃吗?”这会让对方觉得你在认真倾听,并对自己的谈话感兴趣,因而对你产生兴趣,引发好感。

21、投射效应

想建立好的人格,尝试从赞美别人开始。人们容易将你对他人的描述,联系到你身上,这种现象叫“无意识特征转移”,当你总是夸一个人真诚、善良、聪明的时候,别人会自然而然地,将这些形容词理解为你的特质。

就像我收到了好评和点赞时,我会觉得我的读者们,也像你们夸我的那样,温暖且富有魅力~

最后,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铁木君」,我会把我的奋斗历程无条件与你分享。比如我如何毕业两年,就从一个普通实习生,到两家文化传媒公司创始人,如何寻找创业商机、有什么成长逆袭经验等。

我也会分享跟许多大牛学到的理财秘诀,3000本优质书籍和私人书单,高效有趣的英语学习法,以及无痛戒掉手机、养成自律的变好方法,还有一份编程+PS+PPT+Excel职场成长大礼包一起分享给你,让你更好提升自己。

我还在公众号里准备了近百篇优质文章,做好了分类,能让你在21天内从身体到思维改头换面,期待你的到来和蜕变。

我是号主铁木君,专注于大脑强化。

你也可以继续阅读我的内容,下面是我在知乎写得最好的几篇回答,强烈推荐你看看:

1、你有哪些看过五遍以上的经典电影?

2、有哪些细微但是高效有用的习惯?

3、如何改变不甘于现状而又不思进取的状态?

wmenjoy commented 2 years ago

如何拒绝别人

  1. 极其麻烦的任务,使用【场景构建法】拒绝
  2. 越摊越大的饼,使用【策划案法】拒绝
  3. A领导擅自改B领导决策,使用【打个招呼法】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