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z40825 / The-more-you-learn-the-happier-you-are-

元学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0 stars 0 forks source link

DIFFICULT 必要难度理论与卡片大法 #8

Open xyz40825 opened 7 years ago

xyz40825 commented 7 years ago

读书要跳出舒适区

xyz40825 commented 7 years ago

术语卡 必要难度

参考:《有效学习的通用法则:“必要难度”》 http://www.cqvip.com/qk/82379a/201223/44318298.html

xyz40825 commented 7 years ago

阳老点评大虾族长写的卡片

今天和柳西庸聊天,觉得目前写卡片遇到了困惑,原来卡片背后还需要一些「思考」:

在写卡片之前,要先思考为什么要写这张卡片?如果我要和别人推荐《创造力:心流与创新心理学》这本书,我应该如何推荐?

这本书的主题核心,就是最大的反常识卡,并且注意时间脉络。 根据反常识,再补充三个证据--就产生三个术语卡; 根据这些证据和案例,找出源头和提出术语的人是谁--产生人名卡,并且分析他为什么牛,有哪些作品,生平经历是什么; 最后根据他写的非常震撼的话语--产生金句卡; 行动卡是能够指导自己的行动,让自己产生执行意图的卡; 最后还有任意卡(分析卡)可以自行用这些知识对生活工作产品来进行分析~ 最终(轻松地)得出完整的7张卡,简直太棒了有没有~

创造力、心流是什么? 创造过程是怎么样的? 工作中如何进行创造? 读完书后,再回来思考这三个问题,书中的知识点和反常识如何刷新了自己的认知,并且如何向别人推荐这本书~

未来,能从「卡片」拼接为「文章」、「小说」、「诗歌」甚至「雕塑」、「绘画」、「音乐」等更多不同场景的作品,那么就意味着掌握了「卡片大法」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

xyz40825 commented 7 years ago

反常识卡 为什么尽量不要当天写卡片

-答:六个小时之后写读书卡片,刚开始困难是正常的。刚练习这种方法,可以翻阅以前的标记,但适应后,不建议经常翻阅标记。世界是公平的。你输入容易,提取就会困难;反之,你输入略有难度,未来提取就更容易。另外,认知科学的任意一个推论都是有自身的限定条件。六个小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必要难度」理论。你需要创设时间的必要难度、地点的必要难度、分散学习的必要难度、测试的必要难度。没必要神话这个时间。否则会出现类似「一万小时定律」的笑话。

如果把你的记忆想象成五层结构,当你边听边记,大脑会把很快把你当下听到的扔到更深的第五层。大脑善于自我欺骗,此时,它会给那些记忆碎片下达一个指令:「此知识点,我已经掌握,无需再记忆」。

反之,如果你在几个小时后写读书卡片,此时记忆碎片刚刚下降到第二层或第三层,此时,你来使劲回想,就在第二层第三层到第一层之间建立了提取通道;再过一段时间,你又在第四层第五层到第一层之间,再次建立了提取通道。于是,你未来提取就比别人变得容易很多。

刚开始的时候,不适应这种方法是正常的,导致常常需要翻阅非常多的原始标记。为了改善这种方法,你可以降低认知负荷:

每次输入时,不再以书为单位,而是以章为单位。 每次输出时,不再以文章为单位,而是以卡片为单位。 大脑爱完形,一旦你以书为阅读单位,那么大脑会觉得「此书我已读过」;反之,你以章为阅读单位,当你读完一章之后,大脑依然会在后台默默工作,去思考这一章之外的其它章节可能会说些什么呢?同样,卡片也是如此,又能降低认知负荷;还能提高信息密度。更具体的参见我的老文:纳博科夫的卡片。

xyz40825 commented 7 years ago

行动卡 写卡片有哪些注意事项

xyz40825 commented 7 years ago

行动卡 吴晗谈如何写卡片

一、卡片上要记清楚书名、作者、卷名、篇名、版本、页码。

二、抄录原文,要加引导;属于自己按原文材料而缩写的笔录, 要注明。 一般应照抄原文。重要的史料,抄后还要核对原文,以免贻误。

三、把材料抄在卡片上以后, 首先要解决的是材料本身的确切年代、 时间、或者大致的时间,应醒目标明,否则这张卡片就没有使用价值。

四、一张卡片抄录一个问题的材料,不能把许多不同的问题抄在一起; 而抄录的内容, 要选取说明问题的,才能有文必录。

五、在每抄一段资料,作一张卡片的时候,要根据它本身所反映的内容, 自己加上小标题,指出这段史料属于什么问题,以便分类、合并。

六、不同史籍、不同作者对某一问题的记载不相同,要抄;约略相同的也要抄;完全相同的可以不抄,但也要张写卡片注明它与何种史籍的记载完全一致。这对于问题的考辨是有益的。

七、作史料卡片,关键在于科学的分类。不分类,问题便无法综合、分析。 如「明代军屯」可为一大类但其中包括的问题很多,又应该把它再细分为若干小类。同类的卡片集中在一起, 就可看出眉目,或发现史料不足, 继续搜集;或问题分明歧异可去考证;或牵涉其它人和事,仍可再细分出更小的类目进一步查找资料迸进行研究。类目分的越细,说明问题越来越深入搜集的史料丰富了,问题明晰了,当然可以写出东西,并没有什么奥妙。

八、卡片要经常翻阅,因为此时与彼时随对史料卡片内容的认识,往往不同。闪光的思想,容易转瞬即逝,尤应立即捕捉,明确标注在卡片上。而且经常翻阅既可明阙失,又能启联想,诱导人们发现新的问题。这需要自己动手, 就是:自己抄写,自己分类,自己翻阅,自己思考。

—— 摘自《沈阳地方志通讯》

xyz40825 commented 7 years ago

 行动卡 阳老的三类卡片

xyz40825 commented 7 years ago

人脑有个非常神奇的特点,是分布式记忆,更喜欢记忆路径。一旦你习惯从源头查找资料,多年后你提取依然会非常容易 高阶学习者,借助「大时间周期」依然存在的「路径」;初阶学习者则借助脆弱的「路径」,容易随时间而崩溃。一生学习复杂度难以下降,且多年依然在众多领域是初阶学习者。- 开智部落 阳老语

xyz40825 commented 7 years ago

初阶学习者的学习习惯

昨天下午,认知写作学课答疑。有一位同学提问:如何理解「象似原理」?

可有具体生动例子帮助理解? 象似性是认知写作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这位同学没听明白,于是直接谷歌搜索。最终越查越晕,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向我提问。 我如是回答:这是一个坏问题, 象似原理指的是在多层面上的相似, 本来直接在谷歌学术中用「象似」查找一下,如下图所示: oofc4vh2e.bkt.clouddn.com/Screen Shot 2017-04-16 at 10.04.06 PM.png 读最被广泛引用的三篇论文,立即会找到答案。 朱永生. (2002). 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 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国语文双月刊, 34(1), 2–7. 沈家煊. (1993). 句法的象似性问题. 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国语文双月刊, (1), 2–8. 王寅. (1999). 论语言符号象似性. 外语与外语教学, 5(4), 7. 人脑是分布式记忆,更喜欢记忆路径。一旦你习惯从源头查找资料,多年后你提取依然容易。初阶学习者的学习习惯是:路人甲、家人乙、牛人丙说过。总是借助零散网页知识,在很多领域,多年依然不得其门而入。 高阶学习者的学习习惯是: 这个领域的文献数据库在哪? 这个领域最被广泛引用的文献是哪些? 这个领域,这些文献都说了什么? flip buttonnote card 昨天下午,认知写作学课答疑。有一位同学提问:如何理解「象似原理」? 可有具体生动例子帮助理解?

象似性是认知写作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这位同学没听明白,于是直接谷歌搜索。最终越查越晕,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向我提问。

我如是回答:这是一个坏问题, 象似原理指的是在多层面上的相似, 本来直接在谷歌学术中用「象似」查找一下,如下图所示:

oofc4vh2e.bkt.clouddn.com/Screen Shot 2017-04-16 at 10.04.06 PM.png

人脑是分布式记忆,更喜欢记忆路径。一旦你习惯从源头查找资料,多年后你提取依然容易。初阶学习者的学习习惯是:路人甲、家人乙、牛人丙说过。总是借助零散网页知识,在很多领域,多年依然不得其门而入。

高阶学习者的学习习惯是:

谷歌学术镜像 http://dir.scmor.com/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