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ty / news-daily

v2ex rss
0 stars 0 forks source link

2024-03-09 Zhihu RSS #242

Open github-actions[bot] opened 4 months ago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4 months ago

知乎每日精选 2024-03-09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4 months ago

见证者中的数学原理

2024-01-08 14:33:25

起因

这些天重新游玩很久之前玩过的游戏《见证者》,回想当初游玩时的兴奋感,依然仿佛历历在目。这个游戏很难称为游戏,而应该看作杰出的艺术品,幻想与写实,表面与暗藏,艺术与数学,精确与诗意,可以谈的东西有很多。

这一篇文章就先关注其中蕴含的数学原理。

在解谜游戏中,主要的玩法为隐藏物的收集与触发,以及各种有趣的小游戏,益智关卡。在这款游戏中,解密都是通过图中的路径实现的,这就是最形象的图论知识教学。

接下来就让我带领大家一一欣赏其中的数学原理。游戏图片来源于网络。

内容

图论,路径与联通分支

简单图,两个顶点,一条边,圆为起点,半圆为终点,看上去就像一个温度计。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4 months ago

神经网络能否被严谨地解释为符号逻辑?

2024-01-08 12:50:13

相信大家对“神经网络能否被严谨地解释为符号逻辑”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但是如果究根问底,还是需要一个更加严谨的公理、定理体系来证明或证伪这个命题。准确地说,这里面起码包含两个问题,1.如何定义并数学证明“符号化解释的严谨性”,2.求得“在哪些条件下”神经网络可以被严谨地解释为符号逻辑。

下面,是我最近在知乎平台上的一个报告。细节的定理证明需要大家读后面的论文和我的其他知乎文章。

各位知乎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张拳石,我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由于身体原因,很遗憾无法前往现场与大家面对面交流。我仍然用心准备了今天的分享,希望能够就可解释性及大模型的未来发展路线,与大家进行深入而有意义的探讨。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4 months ago

小米汽车的动力电池有哪些技术创新?很安全吗?

2024-01-05 17:33:04

先说结论:截止到目前为止,小米汽车的动力电池安全技术,处于行业TOP水平!老王搞了这么多年的电动汽车安全技术开发,拆了数十款电池,在知乎 @拆车实验室做了很多期节目,敢为自己的这个言论负责!

针对小米汽车的动力电池安全技术,本来老王还想着得空了自己写一篇,结果小米官方来了个彻头彻尾的剧透,所以大家看官方发布的这篇文章就够够的了!

这篇针对小米汽车动力电池安全设计,真的是已经细到不能再细了,把几乎所有的设计细节和设计方案,甚至包括很多安全策略都介绍的完完整整!

也详细阐述了大家比较感兴趣的为什么要做电芯倒置?为什么要用气凝胶?为什么要用双大面水冷?等等!

确保最终满足全球最严苛的热失效安全目标!

针对这个热失效安全目标有多严苛后面有详细的对比说明,我看有的人在质疑官方没有说明到底持续时间是多少?但碍于官方没发布,老王也不好直接说出来!但是老王只想对这些人说,一定比你了解的其它所有安全测试标准要求高得多的多!

另外,老王也看到知乎平台上某些号称搞技术开发的人各种歪曲事实、无端揣测,真的不是无知就是真坏了!老王也不点名了,丢人!但老王还是想对这些人提个小小的建议,好好回去多学学再出来摇旗呐喊,不然都对不起关注你的那些朋友!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4 months ago

2024 汽车福利活动汇总(持续更新 | 最新3月)

2024-01-04 12:15:52

3 月汽车活动汇总

1.汽车答主挑战赛·第二期

活动简介:2024 汽车答主挑战赛需报名参赛,回答圆桌收录问题,满足「300 字 + 3 图」及以上要求的回答将进入当期奖池,参与瓜分 1,800,000 盐粒 + 超赞包奖励,挑战赛每期「创作影响力 TOP 10 答主」将获得挑战赛荣誉徽章实物奖励;2024 汽车提问大赛并入到汽车答主挑战赛,共计瓜分 200,000 盐粒 + 超赞包奖励,边提边答。本期活动时间:3 月 1 日 - 3 月 31 日

传送门:

2024汽车答主挑战赛

2.2024 #汽车想法·第三期

活动简介:2024 年第三期 #汽车想法 活动上线啦!活动期间,分享出行安全、驾驶技巧、用车养车等汽车相关的小知识,绑定指定的任意话题,满足图文字数 ≥ 60、图片数 ≥ 3 或 30 秒以上的视频想法,内容要与话题相关,即有机会瓜分海量「超赞包」!!!本期活动时间:3 月 1 日 - 3 月 31 日

传送门: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4 months ago

小米首款汽车 SU7 搭载的核心部件及技术是否先进?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点?

2024-01-01 00:15:10

雷军在本周发布了小米汽车的技术发布会,展示了包括在电驱、电池、大压铸、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五个核心领域的突破和主要技术要素。这些相关议题连续霸榜了多日多平台的热搜头条。

可惜我作为一个汽车产业的技术人员,这个时候的主要工作是做年底总结和新年计划,所以到今天这个假期,才有机会聊一聊小米汽车的这场技术展会。

在过去的几天很多媒体、技术人员甚至主机厂的高管都加入到了这些技术亮点的讨论,有认可小米汽车亮点优势的,当然也有认为这里面依托了很多是供应商的技术突破,从而对小米汽车的自称自研颇有微词。关于这一点,我想说的是:

  • 新技术上限刷新的前提,首先来自于主机厂的产品定义。例如现在说到的高速电机,首先来自于小米对于su7的定义是要实现赛道级265kph的高速,那么在相同的结构下,更高的车速需求就需要电机适应更高的转速,除非你设置更加复杂的多挡结构。这是促使小米汽车去寻找能够支持突破转速上限电机供应商和挖掘自身合作研发实力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4 months ago

中国全年汽车出口超越日本已成定局,将首登世界第一,导致汽车行业竞争格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023-12-31 09:41:56

中国的这个“世界第一”固然代表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但是一方面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这个“世界第一”的背后的真实且残酷的现实,另一方面我们要为更高更宽广的“世界第一”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正确认识汽车出口量与中日之间汽车品牌国际化之间的关系和真实的力量对比。

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开始关注关于中国汽车出口量的问题。因为去年中国的出口量达到了311.1万量,超越了德国,成为汽车出口量排名第二的国家,仅次于日本(381万台)。那时候我们就基本确定2023年中国会成为出口汽车量最大的国家。今年1-11月,我国出口了441万量汽车,居世界第一已经毋庸置疑了。

导致中国汽车出口量大增的原因有很多,总结来说我认为有4个主要因素:

  1. 中国汽车设计和制造能力不断提升;
  2. 中国车企通过建立海外营销点和收购等做法,不断拓展国际销售渠道,近年来尤其是俄罗斯、中东、南美、南亚等地区多个品牌都有诸多突破;
  3. 中国自身的规模制造优势,叠加目前国内大规模的产能过剩的现状,进一步强化了中国汽车在当地市场的价格优势。
  4. 俄乌战争之后发达国家车企完全撤出俄罗斯市场后,带来的贡献。仅今年头三季度,俄罗斯市场就消化了我们高达62万台的乘用车出口额。

那么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出口国,是否就代表中国汽车的国际影响力已经是世界第一了呢?事实上,恰恰相反,这意味着我们这种本国出口的模式,已经到了危险的尽头。怎么理解这个话?请看我细细说来: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4 months ago

如何看待苏晓晔在《洞见对谈》里称「预防大于治疗,关注疾病不如关注健康」?

2023-12-29 11:08:09

尊敬的朋友们,

首先,我想谈谈对于“预防大于治疗,关注疾病不如关注健康”这一观点的看法。这一观点强调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强调了健康的重要性。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在医疗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疾病的发病率仍然居高不下。尤其是过去几十年,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老龄化人口越来越多,我们对疾病类型的防治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慢性疾病,比如高血压,高血脂,神经退行性疾病越来越引起我们的关注。这表明,仅仅依靠治疗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健康、预防和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从国际视角来看,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在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上进行了调整。例如,欧洲一些国家大力推广预防医学,鼓励人们通过适度的锻炼、均衡的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降低慢性疾病的风险。此外,一些国家还开展了大规模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健康知识的认知和应用。

而在中国,虽然我们也意识到预防的重要性,但仍存在一些挑战。一方面,由于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衡,还有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比如只有“生病了才去医院,只有感觉不舒服了才去体检”等固有理念,使得大部分人更多地关注疾病的治疗而非健康的预防。另一方面,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我国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力度推广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健康的意识和认知。

再说一个和大家切身相关的事情。过去这两三年,不管是自己还是家人,尤其是家里小孩或者家里的老人,大家肯定都受到了很多呼吸道疾病的侵扰,可能是病毒类的感染,比如新冠,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或者是细菌类感染,比如肺炎链球菌,甚至是支原体等等。这些病原体对我们身体的损害还是很大的,发着高烧,忍受着刀片割嗓,尤其是家里的孩子生病时,家长都心急如焚,医院挂号一号难求。如果我们有有效的预防手段,还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些焦虑。

要知道,投入一块钱进行主动预防,就可以节约二十一块钱的治疗费用。加强对疾病的预防理念,对个人来说,不仅有直接的经济效益,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4 months ago

如何看待张小北在《洞见对谈》里称「科幻从不负责预言未来,它让我们相信一种未来」?

2023-12-29 11:07:46

蟹妖!


「科幻从不负责预言未来,它只是让我们相信一种未来。」

因为时间限制,在《洞见对谈》里,我没有完全展开,现在我可以展开说一下。


科幻是人类技术时代初期诞生的一种神话叙事的变种。

学术上所说的「神话」,有几个鲜明的识别条件,一个是叙述人类某个时代初期的故事;一个是传承者除了自己相信外,还要让别人对这个故事信以为真;最后一个是集体创造并流传下来。

如果用这个标准来回看当下的科幻创作,就会发现它和神话叙事之间的密切关联。

「科幻」并不是一种能够精确预言未来的艺术创作,在「幻想」这个层面上,它只是借助「科学」的外衣,用一种当代神话叙事,基于当下时代的思潮,表达我们希望成真的某种未来,或者我们不希望它成真的某种未来。

但无论我们希望何种未来,它都是基于当下现实的艺术创作,表达的是当下社会的某种思潮,而不是不可争辩的某种未来景象的神谕。


科幻小说起源于工业革命,在二战后进入黄金时期。在这个难得的历史窗口内,人类开始更深入地了解科学和自然规律,并不断涌现新的科学发现。于此同时,美苏冷战也全面刺激了科技进步,他们不但在军事/经济/技术层面争霸,也都在意识形态领域力图证明,自己选择的道路才是人类未来的最佳选择。都想证明自己是人类文明的灯塔,能够指引全人类迈向山巅之城。在这个过程中,依托科学技术对未来世界进行合理想象的科幻小说,就变成了一种潜移默化的未来愿景叙事。

冷战时期其实也东西方科幻文学的兴盛时期,不但美国有大量科幻文学和衍生的漫画及影视作品出现,苏联的科幻文学创作在那一时期也非常兴盛,只是因为当年中苏交恶后,较少翻译那一时期的苏联科幻作品而已。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4 months ago

2024 年,中国经济增长的「绿芽」在哪里?

2023-12-29 11:07:30

绿芽是希望的象征,所以绿芽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象征的意思,一层是实际的现象。

先来说作为象征的绿芽。这一绿芽就是潜藏在每个人心底的对未来中长期发展的信心。中国没有不发展的道理,因为对更好的生活的追求并愿意付诸努力仍然是普通老百姓的最大公约数,也因为无论从城镇化率还是居民收入占人均GDP的比例,我们都低于世界平均,中国经济的发展仍然有不少“低垂的果实”可以摘取,所需要的是相信市场,政策上因势利导,且传递出明确并可信的信息:未来不应有任何干扰,就一个字:拼经济。未来决不能寄托在别人的施舍,未来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塑造,呵护每个人心中对更好生活追求的绿芽,同时要清晰认识到,绿芽虽绿,却并非整齐划一,反而千奇百怪,花样十足。

再来说经济中实际的绿芽,也就是能够对未来有信心的早期的迹象。我想简单分享两点:

1、 开放式自主创新。华为+中芯国际用上一带DUV制造出七纳米先进制程芯片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芯片行业一直是全球协作的结果,这一次也依然是善用了全球工程师(德国、日韩、中国台湾)的经验自主创新取得突破。正确总结应对卡脖子的绿芽应该是三点:持续的开放,调用全球资源,对以我为主的研发取得突破有信心。我们期待2024会有更多类似开放式自主创新的案例涌现。

2、 成立刚一年,Temu就在海外市场所取得的突破。业内人称之为亚马逊之下,Shein的左边。亚马逊之下意味着美国电商巨头仍然有大量追求“性价比”的人群没有满足,Shein出道于美装,意味着有大量男性市场没有满足。欧美市场高通胀挤压了普通老百姓的购买力,作为重要的平台,Temu也给了更多中国制造“白牌”出口的机会。当然,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内卷”的电商市场中所锤炼出来的新模式,在欧美市场具备降维打击的优势。

期待大家能发现并分享更多绿芽,它们可能是逆势增长的企业,可能是有趣的创新,也可能是个人韧性与信心的融合……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4 months ago

如何看待李泓在《洞见对谈》里称「2030 年固态电池有望量产上车」?

2023-12-28 18:43:18

固态电池包括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半固态)和全固态电池。目前全固态电池设计还没有定型,在电池材料、界面解决方案,制造工艺、性能优势、成本优势、安全性系统测试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研发。如果说全固态电池规模量产上车(>GWh单线产能,>1万辆装车),2027年很有挑战,2030年实现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我个人认为,全固态电池产业化的路线未必是日本丰田主导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或者说至少目前公开的方案还不成熟,未来全固态电池应该是集中了各类材料,并充分发挥每个材料的优点,电池里未必只有一种固态电解质。从多种技术路径分析,最终实现全固态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没有科学原理上的障碍,只是需要系统细致的研发、验证和创新,并逐步形成创新链、技术链和产业链。

目前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已经开始规模量产,实现了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的突破,并逐步获得终端企业的认可。产业链已经基本形成,生产工艺逐渐成熟,在未来5-10年,能够充分利用现有液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装备和生产环境,突破现有液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边界,同时保持较低的成本和生产优势的混合固液电池将逐步扩大规模。这方面以今年卫蓝新能源与蔚来汽车合作生产的360Wh/kg动力电池作为一个重要的标志性进展。国内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地推进相关技术。

锂电池的发展始于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然后经历了液态锂离子电池商业化并成为主流技术。目前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半固态)开始兴起,未来全固态电池也一定会突破,为交通革命,能源革命,全面电动化革命带来强有力的支撑技术。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sinolion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a href="http://daily.zhihu.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