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love / wiki

从diy行为艺术到diy苏格拉底式对话,从diy一个仪式到diy一次旷课,各种活动指南的百科。diy💔是706孵化的一个非代码开源项目。
https://youcanmake.art
Other
52 stars 4 forks source link
digital-garden digital-humanities diy guide knowledge-sharing open-source wiki

搬家啦: youcanmake.art

visitors GitHub issues made-with-Markdown

Background 背景

展开 "斯蒂格勒坚信,手上打磨什么工具,就会得到什么未来。未来是社会雕塑的结果,是我们的作品。这是人人真正的工作和作品 —— 发明工作,像艺术家那样做艺术品改造工作环境,进而改造社会。……阿伦特《人的条件》说:“现代人缺失的正是劳动的公共性。” 在公共性里,我才生产我自己,因而生产我要的社会。没得到这样劳动经验的人,是奴隶。" [1] 全球而言开源世界是活跃的,但是开源的初衷是为了每个人都普遍通过技术受益。开源世界依旧聚焦于让开发者受益,而不顾及全世界其它人是否能够受益。这是个问题。开发者知道,从安卓到服务器IT最底层常常都是开源软件,但是对于开发者之外的所有人、开发者之外的各种社区和社群,开源依旧距离遥远。开源地写底层软件是一项高尚的事业,但是这些东西没有直接连接到数据库、知识库、图书馆……[2] 结果是什么?所有人都用微信、抖音、滴滴、小红书等等,它们则都是黑箱作业的,我们的数据和内容、我们的生活隐私和思考表达,被权力和资本通过算法拥有、控制、变现——你的云盘上私人照片不知不觉被陌生人偷窥和分析、你写的一篇毫不敏感的豆瓣日记会莫名其妙地消失 **🗃️**、你在朋友圈发的文字你自己却不能下载存储 **🗃️**、你读到的公众号(除了服务号)文章被禁止使用对外超链接 🔗、你熬夜创作的成果发布出来为大资本无偿贡献优质内容 💰……比底层软件更直接地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的,在数据库层面。 理想的社会中,应有更多各种各样的数据库层面的开源项目,鼓励个人和社群拥有自己的数据和符合原初互联网精神的相互链接 🔗。

Usage 使用

什么是开源?

也许你是一名行为艺术家,展览和活动都是临时的,你的作品零碎地雪藏在几本展览册子里,但你相信你的作品不应只是摆在家里和美术馆的私人财产,你相信人人都是艺术家,从而决定以创作公用协议发布你的作品,以及因各种原因没有实施的方案(参考《要空间方案展——局部档案》)。除了发布在孤岛式的个人作品集网站和商业围墙花园如微信中,你还可以提交到这个维基。你的艺术作品像维基百科的条目一样成为宽广互联网和开源世界的一部分,产生许许多多意料之中和意想不到的跨领域的链接 🔗 ——一个作品像一条鱼被放生回河流,开始了自己的生命和生命的繁衍。原本你只做了一次的行为艺术,也许会被一个社工看到和学习,在远方一个社区空间中被一群儿童重演……

或者也许你是一名社区工作者,原本你的做过和想做的活动静静地躺在自己电脑文件夹里,无数在全国各地各种社区的实践者也都有无数经验和计划,这一切都分散四处。你决定贡献你发明的社区营造活动并署名,分门别类地整理存储在维基,你写的每一个diy指南都是你的一个署名作品,还可以加上你的公众号的二维码 🔗,让其它人有相似爱好的人关注到你或和你交流。你也可能在维基中发现原本自己想都想不到的活动,在自己的工作中应用……

除了你可以加入已有项目,也可以考虑发起新的独立项目,如diy你的工作(自由职业者指南)……

比如如果你在一个素食组织工作,你就可以发起一个diy素食行动指南项目,既可以用于机构本身工作,也可以开放给其它领域的人;

比如如果你在做博物馆儿童公共教育项目,你就可以把自己笔记里的案例和自己做过的活动集成一个独立项目,存入维基,之后还可以做成一个自媒体账号或纸质小册子;

比如如果你一直想摆摊儿,刷抖音时看到的几条教人摆摊的指南:卖玩具、卖唱等等,你就可以整理成一个diy摆摊项目;

比如如果你想尝试实验性写作(experimental writing),你可以使用相关标签的那几个指南,也可以顺藤摸瓜,找到更多写作实验的方法和成品,自然形成一个项目;

比如如果你很喜欢艺术家Guy Ben-Ner的作品,你觉得人人都可以成为那样的艺术家,你就可以通过编译相关资料做一个diy Guy Ben-Ner的项目,发起组队找人一起翻译,就像通过参加字幕组来一起学习英语;

比如如果你觉得全世界都应该做东北人,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可以指南、都有民族志档案,那你可以做一个diy东北人的项目……

diy💔如何开源

Getting Started 开始

  1. 阅读 成稿的指南(Closed 🟣)
  2. 注册 GitHub 账号,开始在上方的 Issues(指南库)中发帖和回帖吧
  3. 当你活跃参与 Issue 后,维护者会邀请你成为这个开源组织的正式成员
  4. 之后,你可以加入或发起自己的独立项目,以及参与线上工作坊和线上会议决策

Features 功能特点

展开 ### **🗃️ 档案** **目标:** 不同于平均寿命只有几年、内部常有变化、内容频繁消失的各种国内大大小小互联网商业产品(还记得虾米吗?本月突然暂停公开分享功能的石墨?石墨会像“一起写”一样消失吗?微信公众号会变成人人网吗?),建立这个独立维基的目标是让我们自己的知识可以真正被我们自己拥有,被公共地拥有,从而更稳定长久地存在,比一个文档、一个APP产品、一个网站、一个机构、一个人更长久。 **目前的方案:** 1. 网络层面,数据存储在GitHub **🔗**,在全球多地的数据中心有多份副本。同时有另外两处独立非营利组织托管的定期手动存档:[Internet Archive](https://web.archive.org/web/*/https://github.com/diylove/wiki/issues/) **🔗** 和 [Software Heritage](https://archive.softwareheritage.org/browse/origin/?origin_url=https://github.com/diylove/wiki) **🔗**(加入了GitHub Archive Program,意味着几年后它会以五百年寿命的介质存储在北极……)。之后可能会考虑上区块链。 2. 本地层面,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地 - 下载整个维基 - 持续同步整个维基最新版本到本地设备 - 复制整个维基,创建属于自己的另一个维基,遵循许可协议即可自由修改和发布 ### **🔗 内部链接** 1. 一个 Issue 是一个diy指南,不是一个名称或概念。 类似于WikiHow、《全球概览》里的diy指南。不同之处在于WikiHow和一般的指南主要由专家写的客观指南,比如如何清洁微波炉,但是这里是一个非客观、非专业、发散的的指南世界。 2. 一个 Issue 可以持续地编辑、生长、沉淀。 类似于维基百科和石墨文档,不同于微信公众号、朋友圈、推特等。 3. 一个 Issue 有多个 Label,大量使用标签形成网状体系,之间形成越来越多标签和链接。 类似于维基百科和数字花园,不是树状(如本地文件夹、一般网站、文档),不是时间轴(如微博、朋友圈、博客、博客、公众号)。 4. 语言:面向实践者、面向本领域之外的公众。 不是个人笔记,不是某学科和领域内部的理论论争。 ### **🔗 外部链接** 通过大量的外部链接URL,帮助因中文互联网生态现状而相对孤立的、边缘的、不被看到的独立原创者的网站、自媒体账号、书籍、项目、机构获得更多跨领域的关注和交流。 参考Pinterest,把不同独立的小站点的图片引用并集结成合集(board),点击图片可以进入到原站点阅读全文。

Documentation 文档

📧 联系:diylovewiki@pm.me

Acknowledgement 致谢

[1]. 摘自基于陆兴华原文的《为什么工作有待发明?》,作者:serious: https://www.douban.com/note/761861211/

[2]. 受启发于forem团队的wen z,感谢askender的修改建议: https://www.forem.com/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