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emartin / E.minor-Economic-Forum

經濟論壇課程平台
https://bookdown.org/tpemartin/Discussion/
3 stars 7 forks source link

Governments need to rethink their attitudes to debt #6

Open danielwu951219 opened 7 years ago

danielwu951219 commented 7 years ago

當一國面臨經濟衰退,央行具有較敏銳的嗅覺,因此貨幣政策通常先行於財政政策。隨低利時代的來臨,利率調降的下限是零,否則人們接著便會放棄以金融機構作為存放現金的方式,調降利率的寬鬆政策將開始受到侷限,效果也將不如以往。 若貨幣政策無法有效刺激景氣,則政府的財政政策便扮演重要角色。1970及1980年代的經驗看來,以舉債作為財源的財政政策往往使物價的漲幅甚於經濟的成長,經濟學家也提出看法,指出這樣的刺激景氣的作法其「乘數效果」非常小,他們認為人們會減少消費以因應未來稅的增加,如此兩者便相互抵消了。但是,自2008金融海嘯過後,研究發現財政政策的刺激確實發揮作用,乘數效果甚至接近二,尤其是在貨幣政策受到限制的情況下效果更明顯。 對於「舉債」這項財政預算來源,其融資成本將受到該國的還款能力決定,當還款能力越差,面對的利率便越高。2009年底,希臘公債利率開始攀升,隨後歐元區國家的公債利率也於2010至2012年間隨之上揚,最終引發歐債危機。歐債危機如今已消逝,但事實上,今日多數歐洲國家的債務水準甚至高於2012年歐債危機時,但是利率不升反降的原因在於:似乎各國都認為歐洲央行對那些出問題的國家伸出援手購買其公債,一方面為了解決歐元生存的問題,另一方面為了緩解通貨緊縮,中央銀行的資產購買似乎逐漸變成一種習以為常的行為。 當經濟體落入流動性陷阱,財政政策較有利於經濟體的復甦與成長,近日也有論文指出,一項大力的財政刺激並不會產生較高的債務占GDP比(債務/GDP X 100%)或較高的借款成本,歸因於通常這種大規模財政政策安撫了市場對於信用的擔憂。另一項對於財政政策的建議則是增加其機動性,使財政政策也能夠自動隨著景氣的變化做出反應,例如將勞工的稅率與失業率做連結、預先做好準備的基礎建設計畫等。如此一來,經濟體面臨衰退時便能做出及時的反應。 貨幣政策雖然成功地壓低利率,安定全球經濟體的動盪,但似乎各國最根本的經濟問題仍未解決,而財政政策可以是一個國家的經濟指導方針,能夠改變一國的產業結構、所得分配,或許是未來各國政府擺脫經濟停滯的一條出路。

https://www.economist.com/news/finance-and-economics/21728628-fight-next-recession-fiscal-stimulus-may-matter-more-monetary

danielwu951219 commented 7 years ago

這篇我讀了很多遍後還是沒有掌握到他的邏輯,所以我在文章中加了一些我自己的理解使他讀起來比較有脈絡(應該吧....),希望星期三跟大家一起討論後能再多理解這篇文章想表達的內涵。

PoMingChen commented 7 years ago

嗨大家好,我是經濟四的陳柏銘。會和大家一起討論一起學習🙂

我覺得從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的角度(或者說為什麼這篇文章會存在)應該是很棒的idea。從上次金融海嘯之後,到現在經過了幾次升息,但是經濟活動的狀況(或問題)不斷地變化,演變。

聯準會的兩大目標是充分就業與物價穩定。

現在美國失業率低了,只是通膨率卻無起色,跟往常的觀察到的訊號不太相同,policymaker也很困擾,還在找尋答案中。金融海嘯的教訓更多是明白貨幣政策有其侷限性,我們必須要重視另外一個工具,財政制策。

因此我認為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想要提出一個對於財政政策的再思考。

並點出目前直覺性或偏教科書式的減稅,政府擴大支出的財政政策刺激,是還不夠好的,甚至有點擔心如果下一波景氣循環來了,我們是否能禁得起考驗。特別是在聯準會,ECB,英格蘭央行未來兩年的基準利率都不會升到2%以上(意味著,下一波景氣衰退時貨幣政策操作空間已經限縮在較小的空間)。

預防勝於治療,想要找到事先的新解藥。

他從回顧歷史的角度出發,從1970年代當時面對停滯性通貨膨脹,在到1980 2008後的不同研究結果與觀察。

最後文章中的幾段,他認為可能的財政政策update,包含傾向aggressive的財政政策(因為借貸成本,利率,似乎可以被某些力量抵消),還有機動性(連動性)的財政政策的嘗試。

但是最後一段他自己持悲觀的角度說,也許我們要再痛一遍,付出代價才會激發更多的進步...

這是我的看法,我也滿怕我讀得不夠深入,或者讀錯.希望可以和大家一起討論🙂


另外我想問一個問題,央行的貨幣政策有很多種,有公開市場操作,調高準備金比例水準,影響隔夜拆款利率(銀行之間借貸利率) 目前聯準會升降息的那個,是影響隔夜拆款利率對嗎??

(因為我不小心忘了..嗚嗚...如果是的話,那調的時候需要付出什麼嗎?還是決定然後開個記者會,大家會自動跟進了?)

Lambert-tsai commented 7 years ago

大家好,我是經濟四的蔡植中,我也會和大家一起討論喔,請多多指教~

我覺得這篇文章主要是建議各國政府:如果貨幣政策效果不佳,財政政策可能是他們可以嘗試的好辦法。所以我覺得在文章的編排上,作者如果把文章認為財政政策的好處「凸顯」出來,讀者更能接收到文章想傳達的概念。

例如:

歐債危機如今已消逝,但事實上,今日多數歐洲國家的債務水準甚至高於2012年歐債危機時,但是利率不升反降的原因在於:似乎各國都認為歐洲央行對那些出問題的國家伸出援手購買其公債,一方面為了解決歐元生存的問題,另一方面為了緩解通貨緊縮,中央銀行的資產購買似乎逐漸變成一種習以為常的行為。

我覺得在原文,這部分的論述是為了支持「財政政策具可行性」的論點,但依照作者的寫法,因為沒有明確寫出「舉債其實是財政預算的適當來源」或相關敘述,我怕一般閱讀速度很快、對經濟學沒有深入接觸的讀者會無法接收到這個訊息。

另外,原文倒數第三段最後有提到另一財政政策的效果:長期疲弱的經濟成長會減弱經濟體的成長潛力,例如因為投資減少、高生產力的勞工退出勞動市場等等,此時若財政政策能刺激經濟成長,可避免經濟停滯所帶來進一步的負面效果。我覺得既然這篇文章的立場是支持財政政策,那麼加入這部分的敘述會更完整。

這是我個人的看法,作者可以選擇性的參考,也歡迎給我一些批評指教!

danielwu951219 commented 7 years ago

當一國面臨經濟衰退,央行具有較敏銳的嗅覺,因此貨幣政策通常先行於財政政策。隨低利時代的來臨,利率調降的下限是零,否則人們接著便會放棄以金融機構作為存放現金的方式,調降利率的寬鬆政策將開始受到侷限,效果也將不如以往。 若貨幣政策無法有效刺激景氣,則政府的財政政策便扮演重要角色。雖然以1970及1980年代的經驗看來,舉債作為財源的財政政策往往使物價的漲幅甚於經濟的成長,經濟學家也提出看法,指出這樣的刺激景氣的作法其「乘數效果」非常小,他們認為人們會減少消費以因應未來稅的增加,如此兩者便相互抵消了。但是,自2008金融海嘯過後,研究發現財政政策的刺激確實發揮作用,乘數效果甚至接近二,尤其是在貨幣政策受到限制的情況下效果更明顯。 對於「舉債」這項財政預算來源,其融資成本將受到該國的還款能力決定,當還款能力越差,面對的利率便越高。2009年底,希臘公債利率開始攀升,隨後歐元區國家的公債利率也於2010至2012年間隨之上揚,最終引發歐債危機。歐債危機如今已消逝,但事實上,今日多數歐洲國家的債務水準甚至高於2012年歐債危機時,但是利率不升反降的原因在於:似乎各國都認為歐洲央行對那些出問題的國家伸出援手購買其公債,一方面為了解決歐元生存的問題,另一方面為了緩解通貨緊縮,中央銀行的資產購買似乎逐漸變成一種習以為常的行為。面對這樣低利的環境,財政政策若在此時執行,相對成本較低。 當經濟體落入流動性陷阱,財政政策較有利於經濟體的復甦與成長,近日也有論文指出,一項大力的財政刺激並不會產生較高的債務占GDP比(債務/GDP X 100%)或較高的借款成本,歸因於通常這種大規模財政政策安撫了市場對於信用的擔憂。然而,財政政策無法在經濟體系遇上突然的劇烈變動時成為及時因應措施,一項很大的原因在於其反應的靈敏度。倘若財政政策能增加其機動性,使其也能夠自動隨著景氣的變化做出反應,例如將勞工的稅率與失業率做連結、預先做好準備的基礎建設計畫等。如此一來,經濟體面臨衰退時便能做出立即的反應。 貨幣政策雖然成功地壓低利率,安定全球經濟體的動盪,但目前各國經濟成長仍呈現近乎停滯的狀態,長久以來將導致經濟體成長潛能削弱,例如投資的減少、高生產力的勞工退出勞動市場。面對目前的總體環境,財政政策具有低成本、高回饋的優勢,若作為國家的經濟指導方針,將能夠改變一國的產業結構、所得分配,或許是未來各國政府擺脫經濟停滯的一條出路。


謝謝 @PoMingChen @Lambert-tsai 的指教,給了我在寫作上的一些啟發,以上是微調後的文章,希望能夠讓讀者更能吸收原文的訊息。